近年來,我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街道被拓寬,斷頭路被打通,汾河也得到治理,免費公廁的修葺等等,這些為我市爭創宜居宜業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市的城市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在不斷提升。隨著“愛我臨汾、樹我形象、建我家鄉”活動的深入開展,臨汾人的精神風貌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規范有序的社會環境,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推動力、增強了吸引力。但僅有一流的硬件還代表不了一個城市的現代文明程度。正如一座廁所的文明體現的是一種城市文化的成長,而文明廁所的文化內涵則代表著城市文化的延伸。
而公廁之所以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大亮點,讓許多市民贊不絕口,是因為它解決了過去幾十年“上廁難”為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我們不難看出,在一座擁有420萬人口的城市,這樣的公廁還只是鳳毛麟角,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需求,有待進一步完善。公廁中亂扔垃圾、破壞公物、破壞公共秩序等行為的發生,看起來都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如果我們不愛惜公廁,甚至有些人為己牟利、暴力損壞這些基礎設施,將直接影響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后續步伐,繼而影響整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當前,我市正處在落實科學發展觀,趕超發展、先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對文明市民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增強公德意識,自覺對照自己的一言一行、身邊小事,尋找與現代文明的差距,自覺補上文明這一課,對每一個臨汾人都尤為必要。
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加強教育引導,在公眾中普及和深入文明素質教育,引導市民樹立講文明、講誠信、講衛生的良好風尚,自覺踐行文明公約,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要加強公廁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力度,制定相關的約束措施,及時、有效地制止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另一方面,每個臨汾人都應立足自身,從小事著手,大處著眼,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素養,遵守社會公德,改變陋習,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真正把文明的概念根植在日常行動中,愛護公廁這樣簡單的事情能做到,才可能做到愛我臨汾,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當前,每個臨汾人都應嚴于律己,做文明行為的監督者,及時勸阻身邊的不文明言行、習慣和生活方式,爭做文明市民,倍加呵護來之不易的城市文明,讓廁所與城市的文明之花交相輝映、鮮艷奪目。
(郭強)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物業與業主:難以調和的矛盾?
下一篇: 外地游人贊臨汾:人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創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