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孵化區、產業成長區、配套服務區三大功能板塊基本形成,孵化、培育、示范、帶動效應已初步顯現……一個可以推動特色產業集聚,提高再就業能力的侯馬普天小微企業創業園浮現在人們面前。
隨著小微企業發展的鏗鏘足音,一批批好項目紛紛落戶、投產,一些像侯馬普天小微企業創業園一樣的企業也在悄然成長,使全市的經濟“底盤”得到進一步加厚。
為了破解小微企業創業發展難題、激發市域經濟活力、推動轉型綜改,我市搶抓國家政策機遇,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搭建起一個個促進全民創業嶄新的平臺。
努力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和培育工程2013年,全市繼續深入開展大中小微企業的產業銜接和協作配套工作,提升中小微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引導中小微企業集群發展和轉型發展,幫助中小微企業開拓市場,為企業搭建一個交流產品供求信息、建立合作關系和轉型發展的平臺,促進全市的中小微企業擴大經濟增長點,增加經濟效益。按照“創業促就業,就業保穩定”的原則,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動員社會服務機構參與全市創業服務大局,形成創業合力,創業服務的基礎不斷加強,范圍不斷擴大。
完善創業激勵和推動機制,營造政府鼓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民眾積極創業的社會氛圍。加強創業引導,改善創業服務,開展創業培訓,建設創業基地,不斷提高創業孵化能力和水平。努力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和培育工程,全年培育小微企業超1263戶,新增就業崗位42300個,使我市省級創業基地達到4個,小微企業服務站12個。以人才強企戰略為引領,人才培訓、職稱評定、技能普及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
鼓勵企業技術管理創新,加快推進產業升級2013年,全市加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學研相結合為支撐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我市中小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積極推進中小企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涌現出一批技術創新先進典型。
開展產業政策調研活動,為指導全市中小企業的產業結構和布局結構調整提供參考和借鑒。2013年,全市把鑄造業作為開展協作配套工作的主要行業,目前,山西亞華制蓋公司、山西湯榮機械制造公司等18家中小微企業與大中企業建立了協作配套關系。組織管理咨詢專家赴企業,開展中小企業健康體檢活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圍繞危機管理、財務管理、生產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內容開展企業精細管理培訓,提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戰略決策能力。
推動成長性“小巨人”企業發展“小巨人”培育工作是省局“十二五”期間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2013年以來,全市在“小巨人”培育方面制定下發了培育“小巨人”培育方案和規劃,確定了我市“十二五”期間培育50家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小巨人”企業,并 在政策、資金、信貸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經過深入調查、反復核實推薦“小巨人”培育目標備選企業38家,其中壯大期企業6家,成長期企業9家,初創期企業23家。
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市強化中小微企業運行監測分析和預測預警。充分利用現有統計資源,積極探索建設中小微企業統計指標體系和方式辦法,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準確性,及時掌握分析全市中小企業發展形勢和趨勢;加強重點監測企業直報調度,突出重點區域領域,進一步擴大直報企業范圍;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摸清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強化指導服務和特色幫扶,重點抓好融資和市場開拓;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指導和管理,提高中小企業擔保服務質量;繼續與金融部門、企業攜手,抓好“送金融進企業”活動,“助保貸”、“惠商貸”惠企業務,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積極組織中小企業參加各種形式的展會,充分利用中小企業博覽會等平臺,助力企業開拓市場。
責任編輯: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