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祁欣) 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法治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壓艙石”。今年以來,市司法局立足職能定位,以法治思維破題,以服務創新賦能,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能。全年化解涉企糾紛750件,公證服務效率提升85%,涉企檢查頻次下降73%……這些數據背后,是全市司法行政系統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服務的生動實踐。
制度筑基,讓法治成為營商環境的“定盤星”。從市級檢查同比下降65.27%,到縣級下降34.63%;從清理注銷460個不合規執法證件,到惠及近3000家企業……一組組數據背后,是市司法局以制度創新破解“重復檢查”“多頭執法”難題的堅實步伐。今年以來,該局以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通過建章立制、創新監管、優化服務、強化監督等系列舉措,推動涉企行政檢查工作規范化、科學化、人性化,取得顯著成效。
市司法局堅持制度先行,印發《關于提升涉企行政檢查質效的通知》,建立工作專班機制,先后召開5次黨組會、7次專班會專題研究部署。通過嚴格執法主體和人員管理,更新公示41個市本級行政執法主體,清理注銷460個不合規執法證件,確保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規范執法。市能源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部門主動公開涉企檢查清單,明確檢查標準、頻次和程序,讓企業對可能接受的檢查做到心中有數。
在創新監管方式方面,探索推行“企業安靜期”制度。安澤縣將每月1日至18日設為免檢期,除安全生產等特殊情況外不進行常規檢查,這一做法得到企業廣泛好評并在侯馬市等地推廣;鄉寧縣創新實施“綜合查一次”機制,通過“一表通查”實現檢查頻次同比下降56.32%;洪洞縣交通運輸局推出柔性執法“三項機制”,包括5類容錯情形清單、證件到期預警服務和容缺審批承諾制,既規范了執法行為,又提升了服務溫度。
為確保規范執法落到實處,市司法局構建了全方位監督體系。通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舉報箱、入企走訪等渠道收集問題線索219條,查處亂檢查問題13件,移送紀委8件,處理責任人8人,退還違規收費5000元,形成有力震懾。同時,與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熱線轉辦線索進行全面梳理,推動執法監督常態化。
服務提質,跑出便企利民“加速度”。在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平陽公證處“公證+不動產登記+稅務”直通車綜合業務窗口前,辦事人李麗深有感觸地說,過去辦理涉及不動產的相關業務時,要在公證處、不動產登記中心、稅務局多個地方往返,費時費力?,F在這個窗口不僅實現了涉及不動產的公證事項即來即辦,還能申請不動產登記、繳稅、領不動產權證。這樣的變化來源于市司法局聯合多部門推行“公證+不動產登記+稅務”業務協同工作機制,實行“一次申請、一套材料、內部聯辦、結果共享”,讓群眾由“多窗口跑”變為“最多跑一次”。
市司法局緊緊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以務實舉措推動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取得顯著成效。
在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方面,該局依托“山西省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系統”,對15項政務服務事項的辦事指南進行統一編制,明確事項名稱、受理條件、材料清單等要素,實現了本部門15項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發布,供個人和企業查詢辦理,推動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有效提升了服務規范性和透明度。
為優化服務模式,該局還大力推行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的服務模式,實現集中辦理、網上辦理,其中“馬上辦”清單中的1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即來即辦,11項“網上辦”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了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全程網辦,7項“一次辦”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通過集中辦理、限時辦結等服務機制,群眾辦事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省司法廳分兩批次將6項事項下放至市級,市司法局同步簡化了審批流程,將法定20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限壓縮至12個工作日,審批效率提升40%,切實降低了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成本。
市司法局還重點推進公證服務改革,開展“公證減證便民提速”活動。目前已有114項公證業務實現“最多跑一次”,81項公證3個工作日內辦結,69項公證7個工作日內辦結,部分高頻公證事項更是實現“當日出證”“當場出證”,服務質效獲得辦事群眾一致好評。
在金融支持方面,市司法局與金融機構的創新合作令人眼前一亮。侯馬市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就嘗到了甜頭:通過侯馬市公證處在銀行設立的“賦強公證”服務窗口,300萬元貸款從申請到放款僅用3小時?!斑^去辦理抵押公證至少要等三天,現在公證員常駐銀行,效率提升太多了。”企業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快速放款讓他們抓住了原料采購的最佳時機,預計今年能增收15%。
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背景下,市司法局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路徑,通過搭建“一站式”調解平臺、創新“調解+”工作機制,推動涉企糾紛高效化解。該局統籌26家調解、公證、仲裁等專業機構,選派44名工作人員進駐縣綜治中心,并推動大寧縣、堯都區等6個縣(市、區)建立“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實現企業糾紛“一窗受理、聯動調處”。同時,創新“調解+”模式,結合律師服務、行政復議、公證、仲裁等職能,打造了“一站式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處”等專業化解決方案。
針對企業關切,該局深入開展“調解進企業、進市場”活動,重點化解合同履行、勞動爭議等生產經營難題。2024年以來,全市調解組織累計化解糾紛9776件,其中涉企糾紛750件,有效降低了企業維權成本,提升了市場運行效率。
法治賦能,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今年以來,市司法局以法治建設為抓手,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讓法律服務的溫度與力度切實惠及企業和群眾,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方面,該局創新開展“法護春苗”行動,組織全市中小學校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圍繞預防校園欺凌、青少年違法犯罪等主題,開展法治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各類活動830余場。通過情景模擬、以案說法等生動形式,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青少年易于理解的生活常識,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針對企業經營發展中的法律需求,該局打出服務“組合拳”。一方面開展“‘典’亮企業 護航發展”主題普法活動,組織律師團隊深入企業宣講法律知識,累計發放普法資料6萬余份,提供法律咨詢300余人次;另一方面創新推出“法律托管”服務,全市組建47個志愿服務團隊,為新設民營企業提供為期6個月的公益法律服務,目前已審查合同76份,出具法律意見30余條。此外,還建立了25人知識產權專業仲裁團隊,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在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方面,該局全力打造“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實現市縣兩級站點全覆蓋。通過開展“安心行動”“助殘暖冬”等專項活動,為勞動者、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法律援助350余人次。創新推行法律援助“市域通辦”,讓群眾少跑腿、好辦事。截至目前,已提供免費法律咨詢19348人次,辦結特殊群體法律援助案件282件,切實讓法治陽光溫暖每個角落。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從“企業安靜期”的探索到“綜合查一次”的推廣,從公證服務“馬上辦”到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每一項舉措都彰顯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統護航經濟發展的責任與擔當。未來,市司法局將繼續深化法治建設,以更優服務激發市場活力,以更強保障護航企業成長,讓法治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后盾,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更大力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