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日前,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牢牢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大力弘揚生態文化,培育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系統開展生態文化研究,建設完善生態文化載體,豐富生態文化產品和服務,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全面推進生態文化融入生產生活,為新時代新征程以美麗中國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意見》明確主要目標——
到2030年,形成一批標志性生態文化理論研究成果,打造一批多樣化生態文化陣地,產出一批高質量生態文藝作品,推出一批生態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線路,生態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基本建立。
到2035年,生態文化建設、管理和傳播體制機制持續完善,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逐步健全,生態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持更加有力,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文明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意見》包括三方面重點任務、十項具體舉措——
在加強生態文化研究傳承方面:
一是加強生態文化理論研究和交流。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習宣傳和研究闡釋工作;系統推動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研究;支持高校、智庫和文化單位等深化生態文化理論和實踐研究;搭建多層次、高水平的交流平臺。
二是挖掘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價值觀念;挖掘關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類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與可持續利用的生態智慧;圍繞傳統生態文化載體,組織開展征集、調查等活動。
三是傳承黨領導人民建設生態文明的精神財富。梳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生態文明偉大實踐中形成的紅色資源,建立清單名錄并動態更新;廣泛弘揚“塞罕壩精神”“右玉精神”等黨領導人民為生態文明事業不懈奮斗的精神。
在強化生態文化傳播推廣方面:
一是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入腦入心。持續做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講工作,開展大宣講活動;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通過全國生態日、環境日等多種形式加強生態文明宣傳;編寫生態文明教育圖書,開發生態文明培訓課程,開展生態研學,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生態環保實踐。
二是壯大生態文明主流輿論。強化生態文明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和典型宣傳,以高質效新聞發布擴大生態文明主流輿論場;加快新聞內容生產和傳播方式迭代升級,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產品;整合各種媒介資源和傳播渠道,用好網絡輿論陣地。
三是繁榮生態文藝創作。開展生態文藝采風創作,生產更多高質量生態文藝作品。開展生態文明主題各類文藝作品征集展演展播,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四是打造生態文化陣地。利用博物館、展覽館等,開發生態文化展示、體驗等服務功能,深化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將生態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口袋公園、街角空間、廣場、綠地等,為公眾提供學習和感受生態文化的場所。
五是推動生態文化出海。探索推出生態環保主題的網絡影視劇、網絡文學、網絡游戲;開展生態文化主題國際交流活動;推動高校、非政府組織、企業等民間生態文化交流。
在推動生態文化轉化利用方面:
一是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宣傳《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引導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企業加快向綠色生產方式轉型;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體系。
二是促進“生態文化+”產業發展。打造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區域生態文化品牌;推出一批生態文化特色旅游精品線路;扶持“生態文化+”產業發展。
記者 劉 超 整理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