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巍巍太岳,悠悠澗河。
古縣,一片人文薈萃、資源富集的土地,一方澎湃發展新動能的熱土。
縣城之北10公里,山西省首批化工園區——古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澗河工業園區內,如今一座現代化焦化企業正蓄勢崛起,引領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這,就是山西盛隆泰達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隆泰達公司)。
立足于煤,發展于化,延伸于氫,盛隆泰達公司自成立以來,緊緊圍繞強鏈、補鏈、延鏈,建立研發中心,承接技術轉化和關鍵核心技術運用,強基固本做優“含新量”,數字賦能做足“含智量”,減污降碳提升“含綠量”,提質增效提高“含金量”,形成“煤-焦-化-能-材-鋼”區域特色循環經濟模式,傾力打造晉南地區清潔能源碳基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
深秋時節,記者趕赴盛隆泰達公司,探索這家公司的發展奧妙。
強基固本做優“含新量”
走進盛隆泰達公司,塔罐林立、逶迤起伏,生產管道阡陌縱橫,各類拉運物料、產品的車輛絡繹不絕。
奇怪的是,偌大的一個廠區,為何見不到什么人呢?
非但見不到人,那高大的焦爐明明正在作業,但卻看不見煙塵、聞不到異味、聽不到噪音。按照記者心中對焦化企業的認識——這哪里是一家焦化企業?
“盛隆泰達公司成立于2021年,年可生產焦炭192萬噸、焦油7.68萬噸、硫銨2.52萬噸、粗苯2.52萬噸、甲醇10萬噸、合成氨6萬噸,壓縮天然氣1億立方米,年發電2.4億度。”該公司總經理姬廣偉向記者介紹,公司嚴格落實焦化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要求,從建廠初就制定了“無煙、無塵、無味、無噪音、無人操作”的“五無”目標,傾力打造本質安全、本質環保、高度智能的“無人工廠”。
近年來,在古縣縣委、縣政府強力推動下,該公司搶抓全省焦化行業“上大關小”“退城進園”“退川入谷”政策契機,圍繞“改造裝備、壯大規模、延伸鏈條、數字賦能”功能定位,經過整合重組、內聯外引,總投資32億元的盛隆泰達192萬噸焦化升級改造項目應運而生。
該項目自投產建設以來,該公司牢牢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主動權,強基固本做優“含新量”,堅持“對標一流、技術超前”理念,在煉焦、備煤、篩儲焦、干熄焦、水處理和煤氣凈化等六大系統上全部采用一流標準,選用最好技術,致力形成系統集成效應。特別是煉焦工藝裝備,選擇技術服務率全球領先的意大利保爾沃特公司7.6米大容積單熱式多段加熱頂裝焦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添能蓄勢。
數字賦能做足“含智量”
在該公司智控中心智控大廳內,37歲的調度員孔令飛正在設備儀器前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請注意脫硫管道……”
多功能屏幕內的一組燈光突閃,他迅速拿起電話,精準地下達了調度任務。
“我在焦化企業從事調度工作已經有十來年了,記得以前這里叫‘監控中心’,如今卻變成了‘智控中心’。”孔令飛說,一個“監控”,一個“智控”,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有著天壤之別。智能管控中心可以說是公司的“大腦”,依托這一中心,可以對生產的每個環節進行管控,這比多年前的“監控”不知道要先進多少。
該公司自成立之初,在工業大數據技術應用上,建立智能管控中心,通過構建廠區的數字孿生模型(3D可視化技術),可實現生產過程“可視化”;采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智能控溫、智能判別焦炭成熟度,最大限度實現生產現場“無人化”。
“智能管控平臺采用焦化MES系統‘軟’智控技術,通過‘四大系統’(全時在線環境數據監測系統、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高效智能物流管理系統、安全管控平臺系統)實現廠區污染源實時管控,降低設備故障率,避免人為檢驗造成數據差異,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該公司總工程師孟凱說,此外,他們還采用了焦爐機車智能作業管理系統,完成焦爐四大機車自動化生產運行和計算機生產管理,實現一鍵煉焦。
據了解,一鍵煉焦技術采用焦爐機車智能作業管理系統,完成焦爐四大機車的自動化生產運行和計算機生產管理,實現一鍵煉焦。相比傳統焦化企業,不僅直接減人50%,還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實現以智減人、以智提質、以智提效。
減污降碳提升“含綠量”
盛隆泰達公司自投產以來,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依靠先進的工藝裝備和嚴格的環保措施,努力讓涉及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實現最大限度減排降污,實現了污染物排放指標遠低于我省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控制指標的壯舉。
“廠區安裝了28臺環境在線監測儀、1套空氣質量標準站、7臺空氣質量微站、1套非甲烷總烴標準站、15套VOC監測設備、37臺TSP總塵濃度檢測儀、21臺高清視頻監控。目前,這些設備已接入管控治一體化平臺,可在智控中心實時監控。”該公司生產副總林濤說,通過全時在線環境數據監測系統,實現了對全廠環境監控儀表、生產過程監控和視頻監控等設備的數據和信息集中,把廠區每個可能出現污染的點位都納入了智能化管控之中,讓綠色生產成為現實。
隗杰是該公司檢修部門的設備管理員,13年的從業經歷,讓他見慣了焦爐的“煙火氣”。
“公司現在大量采用自動化,還有自動清掃功能,現場環境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維護一套設備下來,整個人咳嗽個沒完,渾身上下全是黑的!”隗杰說,“現在比以前好多了,設備都是智能化,檢修程序也簡單了,環境也好了,最關鍵的是需要的人也少了,以前需要幾十個人的輪班作業,現在只需要幾個人。”
焦爐不冒煙、煤場不見煤、焦場不見焦、廠區不見人......這正是盛隆泰達公司“打造綠色焦化”的生動縮影。
“我公司的智能高效焦爐回爐煤氣消耗量為總產氣量的43.8%,總體能耗、物耗比目前行業先進水平低2%-4%,根據設計,將企業文化、地域文化、行業文化,通過立面彩繪、色彩規劃、綠化設計、景觀小品、燈光效果等載體展示景觀效果,項目建成2年內達到3A級工業旅游景點,行業綠色生態發展標桿企業的目標正逐步實現。”林濤說。
提質增效提高“含金量”
在我省,焦化企業比比皆是,為了打造一塊“金字招牌”,該公司在提質增效上下了大功夫。
一方面增加技術工藝的“含金量”,引進中科院、清華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盛隆泰達研發中心,承接技術轉化和關鍵核心技術運用,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低碳能源和高效環保肥料三個領域的產業結構,建設“一基礎、兩鏈條、三精細”產業上下成鏈、企業關聯協作、基礎設施完善的低碳循環綠色產業體系。
另一方面則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民生所需”,聚焦員工最關心、最關切的小事難事,高規格建設“暖心食堂”,定期公布菜譜和組織滿意度抽查,及時調整菜譜,實現從“我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到“你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的轉變,將“眾口難調”變為了“眾口稱贊”。
“我們建設了600多平方米,集洗澡區、休息區、管理區、開水區于一體的員工澡堂,感應式淋浴、24小時循環加熱,讓員工隨時都能洗上舒服的熱水澡;每間宿舍添置電視、空調、席夢思、衣柜,配備洗衣機、凈水器、無線網……敞亮的房間、整潔的衛生、齊全的配套,讓員工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該公司總監李建兵說。
工業之偉力,生態之和諧。盛隆泰達公司不僅在民生上下大力氣,更在生產環境上下功夫,以打造“3A級工業旅游景點”為目標,將企業文化、地域文化、行業文化,通過立面彩繪、色彩規劃、綠化設計、景觀小品、燈光效果等載體,把“焦化廠區”變成“旅游景區”,把“冷工廠”變成“生態園林工廠”,形成一幅生產、生活、生態交相輝映的美麗圖景。
大道之行,步履鏗鏘!
盛隆泰達公司將繼續砥礪奮進、一路向前,按照“企業集聚、產業集群、資源集約、效益集成”思路,不斷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賦能添彩,為全省焦化行業轉型升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圖:記者 賀軍澤 孫哲峰 楊全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