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為人類聚居的場所,既是文明的產物,也是文明的載體。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不僅涵養城市的內在氣質,更被視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核心力量。
文明是文化的內在價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在悠遠的人類文明演進史中,臨汾不止一次地留下熠熠生輝的時刻。“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讓陶寺遺址被認定為帝堯都城,從而使堯文化由傳說成為信史,被學界普遍認為是“最初中國”,樹起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偉大豐碑。 對于“文明”的推崇與追求,久已成為這座“華夏第一都”的基因,深深烙印在世代臨汾兒女的記憶里,以致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從中獲得自豪感與歸屬感。臨汾的文化特色與精神氣質,不僅增強了市民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且吸引了優秀人才紛至沓來、海量游客身“臨”其境、知名企業投資落地,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市經濟發展延續穩中向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
文明彰顯城市氣質,賦予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無論是我市在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中的“文化引流”、營商環境中的文化彰顯,還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旅游口號的情感共鳴,抑或是城市“雙品質”建設中“文化主軸主脈”等工程的著力打造,今天對“文明”的記憶重溫與時代詮釋,正在成為臨汾這座城市的軟實力和競爭力。
市民是城市的主體,一座文明的城市需要文明的市民。臨汾城市“雙品質”建設成果顯現,自然需要市民文明素養的同步提升。不可否認,當前我們的一些言行舉止還存在不少陋習,既影響了個人生活品質,也影響了城市整體形象。正因如此,我市繼今年5月17日啟動“最初中國·文明臨汾”十大專項行動后,又于8月15日召開“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環保十小事”新聞發布會,向全市發布并號召廣大市民積極踐行三個“十小事”,此舉意在進一步強化市民“臨汾建設我參與、臨汾形象我維護”意識,提升市民整體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三個“十小事”著眼于文明、健康、環保小細節,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作為當代臨汾人,我們理應以“文明”作為共同價值追求,自覺對照三個“十小事”檢點自己的生產生活行為,主動學習、培育、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以文明之我筑牢臨汾文明之魂!(宗 林)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