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縣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近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結合汾西發展實際,提出了建設“和諧汾西、富強汾西、美麗汾西”的發展目標,并將三者有機融合在一起,三管齊下,相互促進,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點,勾畫出新汾西的發展藍圖。
轉作風 保穩定 創和諧
作風建設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基礎工程。該縣從轉變作風入手,要求縣級干部到基層調研,每年不少于3個月,住村不少于7天,縣級領導主動深入包聯部門和鄉鎮區指導工作,由過去部門單位請示變為領導干部主動到單位、到企業、到重點工程一線開展工作。今年他們建立縣級領導聯系點46個,累計開展專題調研112次,走訪慰問困難戶116戶,化解矛盾糾紛32起。
安全才能發展,穩定壓倒一切。今年以來,該縣持續開展了安全隱患排查和“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在縣城主干街道和重要部位安裝了169套視頻監控設備,組建了治安聯防隊和老干部巡邏隊,平安汾西建設全面加強。堅持“屬地管理、領導負責、管控有力、事要解決”的原則,認真落實縣四套班子周二周四信訪接待、包聯化解信訪案件等制度,今年群眾來信來訪批數和人數分別下降12.3%和14.1%。
同時,該縣全力開展“服務群眾年”活動,確定實施了10件利民為民實事。籌資1.1億元用于社會保障事業。今年啟動實施了縣城大型集中供熱工程。投資540萬元,營造生態林1.7萬畝,管護天然林57萬畝,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汾西的發展成果。
抓項目 建園區 促發展
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汾西縣按照抓項目就是抓民生的思路,實行“縣級領導包聯、分管縣長配合、責任單位實施、項目法人負責”的推進機制,出臺了《汾西縣重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汾西縣爭資立項獎勵辦法》等制度,積極推進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目前,年初確定實施的41項重點工程順利實施,投資1.2億元的山西今典礦業石膏礦石建設項目開工建設,鋁系產業、酸鐵聯產、高端鋁質耐火材料等項目正在加緊推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特色農業方面,該縣以園區建設為重點,實行“一長一園”,建成4個縣級農業示范區、40個“一長一園”示范園和40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涌現出洪昌肉雞養殖,晉西核桃、龍蕎生物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輻射周邊群眾發展肉雞養殖、栽植核桃、苦蕎等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縣肉雞年產值6.16億元,核桃經濟林產值7500萬元,被省林業廳確定為全省“核桃產業重點縣”。同時,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垣坡溝壩渠立體開發”的模式,該縣投資1.3億元,治理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新增改善基本農田1.2萬畝,使溝壩地成為農民致富的“聚寶盆”。
強素質 惠民生 樹形象
惠及百姓、改善民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2013年,該縣實施了首屆道德模范評選,涌現出12名道德楷模和20名文明公民。征集提煉了“堅韌、包容、務實、圖強”的汾西精神。汾西二中學生朱梅瑞自強自立、孝敬父母,被評選為全國最受關注的最美孝心少年。全縣干部群眾學先進、爭模范,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汾西縣順應民生要求,實施了城市亮化工程,每到傍晚,縣城處處燈光閃爍,熠熠生輝。清早,汾西植物園、鳳凰生態公園、晨曦公園內歌聲陣陣、舞姿翩翩,人們在這里休閑鍛煉,其樂無窮。
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縣委、縣政府今年開展送電影下鄉、送戲下鄉100余場,舉辦消夏文藝晚會6場,舉辦了“和諧汾西”社火和燈展活動,啟動了姑射山旅游景區開發、師家溝文物修繕保護工程、青少年活動中心和陽光公共體育場續建工程,文化旅游的軟實力進一步增強。
路難走、車難行是許多人過去對汾西的印象。如今,新修的平安大橋、雙向6車道的汾西大道竣工通車,“A”字型縣城框架基本形成,成為汾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樹立了汾西形象,提升了全縣人民的幸福指數。
“三大建設”是汾西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支點。勤勞智慧的汾西兒女將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個充滿希望、充滿生機活力的新汾西帶進全國大家庭中,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步向前。
通訊員侯建兵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汾西縣城衛生環境明顯改觀
下一篇: 汾西:建設美麗縣城 改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