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吉縣文城鄉南村,遠遠便見到一座別致的建筑,那就是建國前入黨的老黨員郭紅子的新居。每逢領導慰問,村民看望,郭老總是在夸:“這是在縣委愛心集結活動的倡導下,劉宏達經理給我蓋起來的?!?br /> 劉宏達,吉縣宏達電器城的總經理。他1989年開始創業,占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房子,辦起了吉縣宏達電器維修部,由于他勤奮努力,誠信經營,到如今發展成為2100多平方米、資產總值達1000余萬元、吸納員工18人的宏達電器城,成為海信、長虹、松下等著名家電品牌的總經銷商,規模不斷擴大。20余年的艱苦打拼,不僅使他在業界遙遙領先,而且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和良好的信譽。他的頭銜也讓許多人羨慕。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團委的表彰獎勵,獲得“最佳民營企業”、“信得過單位”、“十大優秀青年興業領頭人”等榮譽稱號,曾任臨汾市第一、二屆政協委員,縣五屆政協委員、六屆政協常委,現任吉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劉宏達深知“做生意、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他要求工作人員先要踏踏實實做人。他把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的工余學習、工作切磋、工程管理、創建目標之中,勸勉團隊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以德立信、以德立業、以德立世”,認真踐行“愛崗、創業、開拓、振興”的企業精神。同時,他還非常重視職工誠信精神的培養。他組織職工參加“企業文化、團隊精神、行為準則、職業道德”的專題培訓,認真學習領會《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使公司職工普遍樹立了依法經營、誠信經商的理念。他說:“自古以來,晉商就以誠信立業,創造輝煌?!彼e極配合工商、質監、城建、消防等部門工作,嚴格查治假冒偽劣產品,杜絕以次充好,保障商品質量,讓群眾滿意、消費者放心。通過實施這一系列制度措施,為企業營造了誠信有序的市場交易秩序和交易環境。在提升服務質量中,他從強化項目管理入手,全面實行技術質量責任制,形成了項目質量管理的立體網絡。一方面,他要求工作人員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技術服務客戶;另一方面,他身體力行,整體謀劃,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在服務質量的控制上,劉宏達堅持做到“五不準”:不按照設計不準施工;不按照規程規范不準施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準施工;沒有質量保證措施或措施未落實到位不準施工;質量責任不明確不準施工,保障了高質量的服務水平。
在吉縣宏達家電城以守合同、重信用著稱。他說:“企業的誠實守信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合同行為,企業不僅通過合同維護合法權益,而且依靠合同樹立形象。”他把履行合同作為公司一件大事來抓。設置了專管合同的部門,建立了經濟合同臺賬檔案,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每一份合同的簽訂都有著嚴格的程序。簽訂前要認真審查內容,全面分析其真實性、合法性、可靠性,分析雙方的履約能力,主動與簽訂方協商,考慮各方細節,力爭把問題想在前頭,從源頭上杜絕無效合同。履行合同過程中,劉宏達嚴格做到按合同要求履約踐諾。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與客戶真誠交流、積極協作。建立用戶意見反饋單制度,及時掌握用戶意見和建議、糾正自己不足之處??茖W的制度和真誠的態度,保證了合同履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矛盾都能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在承接急、難、新、重的任務時,他總是身先士卒,日夜輪班突擊。對于施工的總體策劃和部署,劉宏達都是首先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科學合理地安排施工節奏和進度;具體操作上,則是加強技術與勞動力的管理,做好各部分、各工種的協調調度及工序銜接,“以天保周、以周保月”。幾年來,企業的合同履約率都達到100%。
劉宏達富不忘本,飲水思源,大愛無疆。企業逐漸壯大,事業步入正軌,劉宏達想到了家鄉的父老鄉親,積極獻愛心、做貢獻,為家鄉公益事業出錢出力。文城鄉老紅軍身體殘疾,無兒無女,他聽說后,當即拿出近10萬元,為老人家蓋了新房,解決了老人的住房問題,暖了老人的心。他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常常尋找機會回報社會,多次舉辦“宏達杯”乒乓球、嗩吶等文體賽事,豐富了群眾的文體生活。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和吉縣救災助困等行動中,他們都積極捐款捐物,奉獻愛心。特別是去年他們積極響應縣委開展“愛心集結活動”和統戰部、工商聯開展的“新晉商萬企聯萬戶感恩活動”號召,向當地“三老”(老紅軍、老八路、老黨員)開展幫扶活動,使他們感受到了黨和社會的溫暖、感受到企業的愛心。
作為劉宏達幫扶對象的吉縣柏山寺鄉老黨員馮青泉,一年來每逢節日,不管刮風下雨劉宏達都親自帶上面粉、油、食品和慰問金去慰問。他不僅對老人生活上關照,還幫助老黨員子女發展特色產業,幫他們致富。他還不時上門聆聽老黨員的工作歷程和教誨,回顧他們的光榮事跡。
文城鄉80歲老黨員郭紅子,是建國前老黨員,參加過解放大西北和抗美援朝戰爭,因戰負傷,一生無兒無女,孤苦一人,生活極其困難,本來這位老黨員是另一個企業家的幫扶對象,由于該企業經營受阻,這位老黨員的困難得不到徹底解決。劉宏達在縣統戰部和工商聯得知這一情況之后,把這一老黨員也納入自己的幫扶對象之中。他多次深入該老黨員家中了解情況,得知這位老黨員住的還是危房,決定從解決住房條件入手盡快改善老黨員的生活條件。聯系當地鄉政府、村委會為老人批了地基,又聯系當地建筑隊為老人建房。他個人出資7萬余元為老人建了一套70余平方米的新住房,用新式裝修材料裝飾一新,并搭建了彩鋼頂,修建了歐式鐵藝圍墻和大門,配套齊全,老人住上寬敞明亮的房子,激動地說:“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p>
(通訊員 陳敬和)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