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崔敏)假期回歸,滿載而歸”的朋友們互贈用心選購的“特色紀念品”,卻發現特產們都長著一張“大眾臉”。
10月11日,家住蓮花池的岳女士致電本報熱線稱,她精心挑選的“特產”,竟是被“整容”了的“大眾臉”。
岳女士告訴記者,因為擔心被堵在路上變成名副其實的“黃金粥”,她們一家三口決定避開出行高峰,特意選擇在2日自駕去平遙古城逛逛,在明清一條街為朋友們細心挑選了幾個粗布繡花小荷包。“售貨員熱情介紹著,這可是平遙的特產,在北方的粗獷中蘊含著細膩,別的地方肯定沒有’,我便毫不猶豫為朋友們選購了十幾個顏色和花樣各異的小荷包。”岳女士說道。
上班首日,禮尚往來”的場面讓岳女士和她的朋友們“跌破了眼鏡”,我買的荷包和朋友在西安鐘樓附近買到的‘特色紀念品’幾乎一模一樣,大家悻悻地交換了大同小異的‘特產’”,面對如此雷同的“心意”,岳女士很無語。
克服景區爆棚,帶回來充滿“泥土氣息”的各種小木梳、小雕刻、小掛件,卻發現所謂“民俗紀念品”千篇一律,這讓跋涉千里的人們感慨,出行變成真正的‘到此一游’,錢花得很糟心。”這不,就讀于平陽中學初三年級的梁軍也經歷了類似的遭遇,黃金周父母帶我去西安玩,回來給同學們帶了回民街有名的綠豆糕,沒想到同桌說這和他在超市買的完全相同。”梁軍苦著臉說道,太沒‘成就感’了。”“期待景區能開發出真正有當地特色的特產,這樣不僅能使景區更加深入人心,也可以讓我們留下最美好的紀念。”岳女士發出千里迢迢帶回“撞臉特產”游客們的心聲。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