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我們離諾貝爾獎是近還是遠

2009-10-09 09:21:00 來源:新華網



如果不考慮爭議較多的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也暫不考慮1968年才增設的經濟學獎,僅以無可爭議的三大科學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物學或醫學獎來看,從1901年到2009年,獲得這三個獎項的科學家共有539名,其中包括李政道等8人。華裔科學家取得的成就,證明中華民族不比其他民族遜色。 

中國的近鄰日本,至2008年已有11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三大科學獎,在諾獎獲得者國籍排行榜上,與奧地利同列第9位,另有不少美國籍日裔科學家獲獎。這個事實加上前述華裔科學家的獲獎情況,應該能說明黃色人種的亞洲人,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不比白色人種的歐美人遜色。 

既然民族和人種方面沒問題,以中國人的勤奮好學,人口又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為什么就不能取得被諾貝爾獎的評委承認的科學成就?把各種可能的原因一一列出來,列在第一位的,恐怕要算是科技創新體制存在的問題了。 

科技創新體制存在的首要問題是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是科學家創新的動力機制。由于使科學家個人價值得以實現的各種資源,包括物質性的利益和精神性的榮譽等,都掌握在行政權力擁有者手上,使得許多科技工作者一旦取得一點成績,就把心思放到追逐權力上。在求權的過程中花費大量心力,一旦大權在握就控制了資源,同時也失去了研究的動力,再加上被行政事務耗去了大量心力,因此就沒有多少精神花在專業研究上。這樣,專業探索的深度自然不夠,最終表現出來,就是缺乏創造力。 

科研機構管理的行政化,也是扼殺創新動力的一大因素。大學在中世紀歐洲誕生時,就形成了學術自治和學術自由的傳統,這種傳統被現代大學繼承并確立為基本原則。我們的大學既欠缺這樣的傳統,加之受行政權力的干預和支配,致使大學內部行政權威凌駕于學術權威之上,知識生產不能遵循自身的特定規律,作為新知識創造者的研究人員本應具有的自由意志、獨立精神漸被磨滅,創造力也隨著枯竭。 

人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實際上制度更是第一生產力,因為制度會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制度能否以知識為本,體現對學術自治、學術自由的尊重,制度能否以人為本,體現對科學家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尊重,使科學家個人價值的實現方式擺脫行政權力的支配,都將是看不見卻在實際發揮作用的“軟動力”。在這方面,如果科技制度不能根本變革,我們離諾獎只會越來越遠,而不是越來越近。(新京報 洪振快)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州市| 平塘县| 寻甸| 宁蒗| 夏河县| 澎湖县| 固镇县| 江油市| 五寨县| 安阳市| 永年县| 稻城县| 白河县| 那曲县| 武功县| 高青县| 滦南县| 大宁县| 舒兰市| 崇左市| 蒙城县| 常宁市| 永兴县| 凤冈县| 嘉兴市| 鹤峰县| 六安市| 莱州市| 平度市| 郁南县| 双峰县| 张家港市| 广饶县| 丹巴县| 宁德市| 南华县| 喀喇| 大厂| 墨江| 柳林县|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