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上不難看出,溫總理的態度是十分審慎和冷靜的,對于當前經濟形勢的認識也非常客觀,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據統計,去年以來,我國GDP增速逐季加快,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3%。同時,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實現了去年以來的首次轉正,11月份的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降幅也大大收窄。全國財政收入自5月份首次實現去年以來的正增長之后,升幅也逐漸加大。盡管前11月的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同比仍下降1.9%,但降幅已經大大減小,且11月比10月環比增長0.8%。
但是,這些宏觀經濟指標的好轉并不等于整個經濟的根本好轉。主要表現在,經濟回升中,投資依然占有相當高的比例,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比例依然偏低,國際經濟大環境不確定,出口前景不清晰。更值得注意的是,宏觀和微觀情況不對稱,企業實現利潤情況不理想,特別是中小企業處境困難。正如溫總理所言,雖然我們的經濟開始好轉,但是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運行,許多還是靠政策的支持,內在的動力和活力還不足。而數據對此也有印證:1月份至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6.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下降8.9%。
特別是,在宏觀相對紅火、微觀活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投資、消費和出口比例不協調的老問題,最近一直讓人頗為鬧心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暴露出的產業結構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都成為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因素。
也正因為如此,溫家寶總理才表示,今年的投資力度不減,但其內涵也要發生變化,就是要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更加重視技術創新,更加重視節能減排。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試想,如果像有些人那樣盲目樂觀,何必還要保持“投資力度不減”?畢竟,客觀地講,這么大的投資力度還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
其實,要看到這些問題,一方面固然需要一定的經濟學知識和觀察力,但首先是誠實的態度和責任心,像溫總理說的,把真實情況向人民講清楚”。只有在掌握真實情況基礎上制定的決策,才能給人民帶來信心和希望,并成功應對一切困難。
真實就是信心,就是希望。(劉熙武 陳春華)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鞏固改革成果 堅定發展信心
下一篇: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講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