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些企業的違規違法行為后,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國家質檢總局對此“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在晚會播出當晚連夜趕赴現場開展執法檢查,對晚會曝光的天津錦湖輪胎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寶潔紙業及晨光造紙廠霸州分廠等,迅速組織了執法檢查。
一旦媒體曝光一些違規違法行為,就會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紛紛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這些違規違法行為。這種做法令人深思:監管部門早干什么去了?為何不在違法違規行為曝光前采取措施,將這些違法違規扼殺在搖籃里?
監管部門在媒體曝光后的“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嚴肅查處”、“舉一反三”措施雖然比對問題視而不見、紋絲不動高出一個境界,讓人欣慰,但作為監管部門,老放“馬后炮”,滿足于對社會、對輿論的“交待”,這是遠遠不夠的,被動行政永遠無法掌握主動權,更難以防微杜漸,長治久安。
一些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節約成本,謀取高額利潤,喪失誠信,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生產和銷售質量低劣商品和有毒副作用產品,其最根本原因固然在企業,是一些企業喪失誠信,缺乏起碼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所致。但如果我們不斷地追根溯源,就會發現,在許多不良商家的背后,都隱藏著監管部門的失職瀆職,如果監管部門在商品生產過程中,或者流通市場前能夠履行自己的職能認真檢查,我想這些在流入市場后才被發現的違規違法商品,是應該能夠得到有效遏制的。政府設置一個監管部門,并賦予它的權力,實質上就是明確其責任。那么,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就應該算是失職。監管部門失職,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從人們的吃飯穿衣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監管部門對商品的監督,任何一方面的忽視,將直接影響到人民生活的質量,甚至危害到人民生活的安全。
近年來,被揭發的公共安全事件幾乎都發端于新聞媒體,但是新聞媒體不可能把觸須伸到公共安全的每個角落。違法違規問題的徹底根治,還是需要監管部門加強自身執法權,主動行使執法權,莫再等事情被媒體曝光后才出擊。這樣,既是對自己權利的不負責,更是對人民群眾的不負責。
但愿監管部門不再放“馬后炮
”。(李媛
)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