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小西天景區靠著滿滿的誠意與貼心的舉措,化被動為主動,變差評為好評,贏得了線上線下游客網友的如潮褒獎二度“出圈”。與此同時,吉縣壺口瀑布景區也不遑多讓,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溫情故事。
10月2日的吉縣壺口瀑布景區,崴腳受傷的北京游客第一時間得到景區工作人員的全力救助,讓此次吉縣之行雖小有波瀾卻絕對暖心。無獨有偶,10月1日上午,吉縣交警賀占良在壺口景區巡邏時發現一個遺失的行李箱,他立即駕駛摩托車在景區周邊酒店遍尋失主,最終成功將行李箱歸還游客。
其實,不只是小西天,不只是吉縣,臨汾處處皆如此。在臨汾各地的大街小巷、車站、景點,每天都有志愿者的溫情守候,值勤交警的默默值守,公交車司機的禮貌問候,還有還有……這座城市里,溫暖的故事時刻上演,貼心的舉動隨處可見,不善言辭的臨汾人用自己的純樸表達著最最真誠的善意,用實際行動感染著身邊人,感動著外來人。這種真誠與熱情,是任何華麗的辭藻都無法替代的。
而臨汾市此前推出的三個“十小事”——“文明十小事”“健康十小事”和“環保十小事”,也在這次小西天逆襲、吉縣溫暖故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三個“十小事”涵蓋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多個方面,從言語文明、行為文明到合理膳食、規律運動,再到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等,都是市民素質的體現。在國慶假日期間,臨汾市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這些小事,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文明素養,也樹立了臨汾的良好形象。
無論是小西天風評口碑的逆襲,抑或是壺口救助受傷游客的義舉,不都是三個“十小事”在我市日漸落地生根的現實縮影和生動寫照嗎?
通過這次事件,我們看到了臨汾在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方面的努力與成果。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臨汾在面對挑戰時的從容與自信。
小事不小,小事里折射大文明,小事能推動大發展。踐行“十小事”,潤物細無聲。我們相信,隨著“最初中國·文明臨汾”十大專項行動和三個“十小事”的深入推廣與實踐,“文明”這張響亮名片,定會成為臨汾這座城市的強大軟實力和競爭力,成為吸引更多人前來觀光旅游、投資興業的金字招牌!(姜秀麗 王小庚)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