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節日氣氛愈發濃厚,人們歡聚一堂,與家人朋友共享美味、共慶佳節。但喜慶之余,也應注意適度消費、節約糧食,倡導勤儉節約,避免出現“舌尖上的浪費”。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明確開展糧食節約減損行動、全民節糧意識提升行動、餐飲行業反浪費行動、單位食堂反浪費行動。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人均土地面積較少,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現實。節約糧食,在餐飲消費環節遏制浪費,是節糧減損的重要舉措,更是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必要之舉。
提倡節儉、反對浪費,不是一刀切地限制餐飲行業消費,而是要實現糧食和食品的精細化管理。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對防止食品浪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支持,探索建立反食品浪費監督檢查機制,將反對食品浪費貫穿治理全過程;探索智慧監管,緊跟“智慧+”時代步伐,加強自媒體監管,堵住“吃播”亂象這類問題流量,督促外賣平臺企業優化滿減湊單機制等,讓傳遞畸形飲食和鋪張浪費的價值觀失去生存的土壤。餐飲服務經營者應加強行業自律,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避免浪費,提升服務品質,營造綠色節約的餐飲消費環境。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中,我們應積極踐行“健康飲食、科學均衡”的生活規律,堅持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打包帶走,不做“必剩客”,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爭做勤儉節約的踐行者、艱苦樸素的行動者。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此刻做起,有效避免“舌尖上的浪費”,通過每個人的持續努力,形成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強大合力,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成為節日“新食尚”。(克斌)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