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體育常識的人都知道,賽跑選手的超越,常常是在彎道處;同樣,賽車選手超越對手的地方,也多是在彎道處。經濟發展就像賽車一樣,在直道上比賽,很難甩開對手,只有在彎道區,才有可能超越對手。
都說眼下的國際金融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甚至,機遇還大于挑戰。為什么?因為,在很多人看來,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彎道”上。而每一個彎道,都是一次機遇。有企業家感慨,“彎道”跑得好,就能贏得新一輪發展機遇,跑不好,就只能成為一個跟跑者、追隨者和落伍者。
當國際金融危機來臨時,智者看到的,更多的是機遇。同樣的事情,以不同的眼光和心態面對,結果會大不相同。有信心,就會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氣,就有迎接挑戰、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力量,就能夠把廣大干部抓經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把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煥發出來,把人民群眾對經濟發展的信心提振起來。像湖北這樣的中部省份,既具有后發地區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和生產要素成本較低的優勢,又具有發達地區的工業基礎、科教實力和交通優勢,在這輪“彎道”競技中,更有條件成為國際資本和沿海產業轉移的熱土,而要抓住這“彎道機遇”,首先要有信心和勇氣跑起來。
要在“彎道”上跑得好,還得講究方法和技巧。不僅要能跑,而且要善跑。一位速滑高手說:“一般情況下,綜合人體結構及運動機能,速滑轉彎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間為最佳。即傾斜角大于45度,小于60度,這樣滑跑起來更省力更利于加速。”經濟發展上的“彎道”超越,也不是蠻跑,同樣要講方法、重技巧。一些地區,很多情況下,經濟欠佳、污染較重、效益不好,相當程度上,是結構性矛盾造成的。比如,有些地區鋼鐵企業生產的產品,大量地銷到省外或海外,而很少用于本地企業的深加工。最后算起環境賬來,這樣的地區就怎么也算不贏。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不起來,農業經濟的綜合效益就怎么都上不去。因此,調優結構、打好基礎、練好內功、拉長自己的“短腿”,是實現“彎道”超越的重要途徑。
愿更多的勇者智者,既能直面眼前面臨的嚴峻挑戰,又能不失時機地以科學發展調整自己的運行軌跡,抓住“彎道機遇”,信心百倍地去實現超越。(顧兆農)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旱情緩解更要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下一篇: 限薪先建“玻璃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