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低收入人員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是一項造福民眾的惠民政策,體現了國家對弱勢群體的深度關懷,因而,當低保政策在城市獲得成功后,許多地區又將這一政策向農村推進,一些孤寡老人、殘疾人員等等得到有效救助,這是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之所在,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在某些制度沒有完善之前,就會有人趁機鉆政策的空子,早就聽說低保政策在實施過程中被人為做了手腳,不該享受的享受了,該獲得保障的卻被拒之門外,雖然只是極個別現象,卻足以說明低保政策尚存在制度性缺陷。令我們震驚的是,棗強縣肖張鎮后河村的低保嚴重扭曲變形,在這里低保已成為村官的私人存折,國家救助資金源源不斷流入當權者的利益集團,達到了隨心所欲境界,更不可思議的是,本應公開透明的政策竟然都是暗箱操作,難怪村支書一家人都吃低保、連死去的人依然還在“享受”低保呢。
說怪也不怪,看看村官杜西森的身份就可看出端倪,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三個職務非常重要,按照組織程序理應配備齊全,這也是權力相互依存與制約的客觀要求,而杜西森卻能不受限制,大權獨攬,有了印把子,還有啥事干不出來呀,一人說了算,一個人操作,從申報、審核、公示等流程自然不復存在,一家子享受低保自然在所難免。
權力不分開就會失范、失控,棗強縣肖張鎮后河村的村級組織之亂出乎意料,其上級鄉鎮政府不會不知情,可見,在某些地區特別是偏遠的農村,一言堂、家長制的集權化管理模式依然存在,這是導致官員腐敗的深層次原因,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人民利益。如果三權獨立分開,如果村務公開,這種荒唐的事情決不會發生。丑聞敗露了,除了將村官杜西森一家“吃”進去的低保款吐出來,把不知落入誰口袋的款項追回來,還應對其為官期間的經濟往來徹底清查,一個不受任何制約的權力難免沒有腐敗。(李忠卿)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魏中夏】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文匯報:以金融創新支持養老保障體系
下一篇: 清明祭掃要傳承更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