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法求證“個性官員”這一語詞從何時起被使用,但近些年,確有越來越多極富個性色彩的政壇官員進入人們的視線。李金華、李毅中、潘岳、張保慶、仇和、呂日周、李仲彬,不論他們身在何位,做出怎樣的舉止,盡管也曾遭到不同程度的非議,但他們大多受到贊賞和好評,鮮明的施政風格,雷厲風行的作為,標示不一樣的政治風氣。
官員有個性讓人欣賞,但什么是個性,怎么樣看待官員個性,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聲張這樣一個常識,對于政治權力的擁有者來說,個性應在底線之上,以不突破底線為前提。在出事官員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官員都有個性,起沉疴、下猛藥、使鐵腕,作風強烈,特點鮮明,但前后一對照,不是那么回事。這樣的個性官員所贏得的美譽在人們心里的保質期很短,甚至還有很大反作用,不信任的社會心理因此不斷累積。
恪守權力邊界,依權力授受范圍規范行事,這是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官員在現代政治中的底線。這一點也決定了哪怕沒有太多個性,只要不去突破它,這樣的官員也并不為現代政治所排斥。個性官員可以帶來一些佳話,可以讓人看到治理的閃光,但一個官員不茍言笑,老成持重,循規蹈矩,在不需要披荊斬棘之處能夠平靜地推動工作開展,這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所謂社會多元化,可以催生很多有個性的官員,但個性不明顯,言行舉止不強烈的官員,也為其所包容,這立基于他們的基本品質是真實,而非虛假。
專家稱,在話語權較寬松的環境下,再加上媒體的渲染,現在的官員比過去有了更多露臉和表達的機會。從敢說話到敢說狠話、敢說真話,讓一批官員進入了公眾的視野。其實,講狠話與真話是不一樣的,狠話是個性,而真話是底線。狠話可以表現為立場鮮明,仗義執言,敢做敢當,或者顯得敢于觸犯部門和局部既得利益,關注民生,為人民利益振臂高呼,更有甚者是顯示出敢于揭露敏感問題,把官位和烏紗置之度外,但這些是否是真實,人們無從判斷,臨時的歡呼雀躍可以得到,但能否被置于歷史的長河,為人民檢視,這需要更加開闊的場景。
從心態上講,我們希望官員并不都被裝在一個模具之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這不是現代政治應有的風氣,我們也希望,察言觀色、回避是非、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要成為政治風氣流行的主色調,官員身上有更多作為“人”的情感、性格和精神狀態的展現。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比個性官員越多越好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個性官員不時出現,證明了日常稱之為工作作風中呈現的的各種弊病,并非只是作風問題。現行權力運行模式所形成的結果,寄望于個性官員增多無助于此種局面的徹底改變。守住底線,再來談官員的個性,讓“超常規治吏”成為制度變革起作用下的個性釋放,更顯重要。(長江日報 肖擎 原題:官員行為底線比個性更重要)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中小企業需要幫一把,送一程
下一篇: “傻根”撞豬上了,誰撞“傻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