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段建雄 牛曉冬)受生產周期性及多種因素影響,今年,我市生豬價格自2月份起連續4個月下跌,7、8月份雖然企穩回升,但價格仍在低位徘徊。為進一步了解我市生豬生產以及價格波動情況,8月中旬,國家統計局臨汾調查隊深入有關生豬養殖單位和養殖戶,就生豬生產、銷售以及價格波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顯示,我市生豬價格持續下降,利潤空間縮小,養殖面臨較大困難。
當前生豬生產困難重重
(一)生產成本加大
1.飼料價格大幅上漲。據調查,8月中旬,我市豆粕價格為4360元/噸,比1月中旬3133元/噸,上漲39.2%,比去年同期3345元/噸上漲30.3%;玉米價格為2210元/噸,比1月中旬2010元/噸上漲10%,比去年同期2160元/噸上漲2.3%;麩皮價格為1720元/噸,比1月中旬1690元/噸上漲1.8%,比去年同期1590元/噸上漲8.2%,且豆粕、玉米價格仍有上漲趨勢。
2.生豬疫情防控費增加。自去年秋季開始,我市生豬疫情一直比較嚴重,養殖戶紛紛加大防疫力度,疫苗、藥物預防費用都不同程度上升。據養殖戶反映,今年每頭生豬防控費用比去年增加20元-30元。
3.人工費用上漲。據調查,今年養殖規模戶(生產單位)人工工資與去年相比,月平均工資由1200元上漲到1500元,上漲25%。
(二)生豬價格下滑
據監測,我市生豬出欄價格自今年2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下跌,最低跌至12.9元/公斤,比2月中旬的17.4元/公斤下跌25.9%,比去年同期17.5元/公斤下跌26.3%。盡管7、8月份隨著國家凍豬肉收儲初見成效,生豬價格企穩回升,但價格仍在低位徘徊,8月中旬,我市生豬價格為13.4元/公斤,仍比2月中旬17.4元/公斤下跌23%,比去年同期19元/公斤下跌29.5%。
(三)養殖利潤縮水
隨著生豬價格的回落以及生產成本的上漲,我市生豬養殖利潤大幅縮水。1月份養殖戶養殖一頭100公斤生豬可獲利450元左右,而3月底養殖100公斤的生豬只能獲利150元左右,到5月中旬養殖100公斤的生豬則虧損50元左右,8月份隨著生豬價格的企穩回升,生豬養殖戶也只是能夠勉強保本經營,生豬養殖戶養殖積極性下降。
生豬養殖存在的問題
受生豬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我市生豬養殖顯現出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依然偏低。目前生豬市場震蕩不止,主要還是養殖規模化程度不高,散戶對生豬市場沖擊較大。當養豬效益好時,養殖戶尤其是散養戶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而當養豬效益差時,散養戶紛紛退出,極易造成生豬生產發展的波動,市場價格震蕩。
(二)生豬產業各環節利益分配不合理。在生豬產業鏈條上,生產、收購、屠宰加工、豬肉銷售各環節的利益關系復雜多變,但生豬生產環節始終處于弱勢地位。收購企業不愿與生產者簽訂收購合同,豬少了抬價搶購,豬多了壓價收購;不管生豬價格多低,屠宰加工企業每加工一頭生豬仍然獲利60元以上;豬肉銷售商每賣一頭豬獲利100元左右。養殖業處于產業鏈條的最初環節,地位明顯弱勢,而銷售、加工企業在產業化經營鏈條中也沒有發揮組織者、帶動者和市場開拓者的紐帶作用,沒有與養殖戶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產銷互補的利益聯結機制,導致整個生豬產業各環節的利益分配不合理。
(三)養殖戶資金缺口大,貸款難。由于生豬養殖需要資金較多,部分養殖戶出現資金短缺困難,且生豬生產風險高,生產周期長,成本回收較慢,小額貸款不能滿足養殖戶的需要,而銀行、信用社大額貸款難度較大,不少養殖戶都是私人借貸,而私人借貸利息一般為1.5-2分,大大高于銀行的利息。資金短缺以及高額的利息支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生豬養殖業的發展。
(四)生豬疫病風險較大。在養殖業中,生豬的疾病相對較多,且新發疫病種類不斷增加,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繼發感染普遍,對養殖戶的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經營等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養殖戶僅僅依靠傳統經驗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生豬疫病防治的需要。同時,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部分養殖戶為節約成本而放松防疫工作,造成生豬死亡率相對較高,經濟損失較大,效益下降。
后期生豬價格走勢預測
在調查中了解到,雖然今年生豬養殖效益較差,甚至虧本,但大部分生豬養殖戶對生豬養殖并未失去信心。其原因,一是目前我市能繁母豬存欄量并沒有出現大幅增加,因而生豬供應難有實質性增長;二是飼料用糧價格持續走高,生豬養殖成本增加,有望帶動豬價回升;三是目前我市生豬價格仍然處于盈虧平衡點附近,且國內許多地方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給生豬產業生產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預計后期生豬出欄量減少,豬價有望保持平穩上升。
建議
(一)以市場調節為主,加強技術指導服務。一是尊重市場運行規律,以市場調節為主,宏觀調控為輔,適時、適度、因地適宜地啟動豬肉收儲制度,正確引導養殖戶根據市場情況來調整養殖結構,適度發展生豬養殖,在價格上漲時,控制盲目擴大生產。二是養殖戶應當適時調整生豬養殖的內部產業結構,及時淘汰高胎齡、生產性能低下的劣質母豬,提高生產效率,補充優良后備母豬,增強抗風險能力。三是加大先進生產技術推廣力度,提高實用技術普及率。同時,實行科技人員駐鄉入戶服務,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戶科學飼養、科學防疫、科學補欄的意識,努力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二)雙管齊下,在扶持生產的同時,采取措施刺激豬肉消費。建議相關部門在給予生產者補貼的同時,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低收入群體發放消費補貼,專門用于消費豬肉和豬肉產品,刺激消費,促進生產,穩定生豬價格。
(三)建立生豬價格預警機制。各級政府應加大對生豬生產的宏觀調控力度,及時掌握可能引起生豬價格波動因素的動態情況,建立預警機制,防止生豬價格出現大幅波動。
(四)加強生豬疫情監測。生豬疫病現已成為影響生豬生產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生豬疾病防控顯得尤為關鍵。畜牧獸醫部門要指導養豬場、戶做好消毒和免疫基礎性預防工作,加強疫病診斷和監測,做好生豬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控,及時搞好疫病凈化,切實提高疫病的防控水平。
(五)加大資金扶持。經過一段虧損,一些較大生豬養殖場(戶)已出現流動資金不足現象。
有關部門應緊密結合生豬生產的現實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優惠貸款等支持,扶持生產者渡過難關,保證生豬生產平穩發展,以防止市場出現嚴重供不應求,價格再次暴漲。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