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節能減排,這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那么,我市在今冬供暖中將如何實現節能減排?11月13日,記者就此來到市熱力公司進行了采訪。
“今年供暖和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以科學運行、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為主題,在設備的運行上有兩個亮點,第一個亮點是提出‘集中供熱系統二次管網全平衡理念’。在集中供熱系統二次管網的平衡工作上(二次網各樓宇間的流量平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實現全平衡理念(使得樓內戶與戶之間達到流量平衡),希望最大限度的平衡以改善熱力企業的供熱效果,使熱用戶公平享受用熱福利。第二個亮點是逐漸完成枝狀管網向環狀管網的改建。環形管網水力工況及水利穩定性好、只需要切斷閥門就可以將原管線的供熱能力翻一倍、運行安全可靠,搶修效率高,調節、調度多樣性。既能有效節約成本,又能大大縮短事故影響的區間和時段。”市熱力公司總工程師宋云鵬為記者介紹。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市熱力公司不斷探索,摸索建立了一整套供熱工程建設、管理、經營的全新理念:大范圍采用“無補償直埋不預熱”施工工藝,建設成本直接降低20%以上。集中供熱的實施,使我市脫硫、脫銷、除塵全面升級,各項污染物排放濃度大幅度降低。近年來,我市市區拆除燃煤鍋爐810余臺,拆除“城中村”小鍋爐2190臺,直接節約城市用地2.5萬平方米。每年節約標煤111.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900噸,減少煙塵8822噸,減少爐渣73308噸……這些措施為改善市區空氣質量、解決市區居民冬季采暖問題、治理市區環境污染作出了突出貢獻。
減少熱損,是節能減排的又一有效抓手。在確保硬件設施基礎上,市熱力公司優化市場開發,提高管網利用率,及時消除管網跑、冒、滴、漏現象。那么,怎樣在工作中節能減排、減少熱損?負責貢院街西供熱站的工作人員蘭亮打了這樣的一個比方,如果以換熱站為圓點畫圓,合理供熱半徑為500米到700米,供熱半徑1.2公里。超出合理供熱半徑,會出現前端過熱、末端過涼的狀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為二網管道添加流量平衡閥,通過調節閥門將前端用戶管道的熱量到達末端用戶的管道,前后熱量保持一致,這樣不僅能保證周邊居民的優質用熱,還能使市區整個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此外,市熱力公司還推出便民措施,提供24小時熱線服務,隨時接受居民的咨詢和信息反饋。同時,公司確保24小時搶修搶險應急不間斷、供熱運行調度不間斷,對供熱設備運行情況和供水、回水溫度等參數情況進行實時檢查,確保廣大市民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季。
本報記者 段小婷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