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電化材一體化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縣城文化活動中心及萬人廣場已經投入使用;太平洋電纜項目即將試產;玉杰萬頭生豬繁育養殖場建設項目已經引進種豬;華潤風電項目即將破土動工;城區集中供熱、供氣管網項目已經投入使用……初冬時節,走進浮山,不論是工業、農業方面,還是文化、旅游、民生領域,一個個項目拔地而起,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讓“神山”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近年來,浮山縣委、縣政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搶抓機遇、奮力前行,確定了“圍繞一個目標、突出三項建設、推動全面發展、打造美麗浮山”的目標,明確把項目建設作為三項建設的重要內容,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健全制度建設,抓招商引資、爭取項目,不斷借助外力,激發內力,形成合力,促進項目落地、開工、投產,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奏響轉型跨越主旋律。
讓我們走進這個山區小縣,探尋他們奮斗的足跡……
抓項目 促轉型
近年來,浮山縣依靠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鐵礦等資源,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財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生活和公共設施大為改善,為這個山區貧困縣的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是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的出臺和完善,鐵礦資源的枯竭,面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風險挑戰,浮山縣委、縣政府依托明顯的區位優勢,克難奮進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可以說,重點項目建設起到了支撐引領作用。
一場爭取項目,就地改造升級的革命在浮山風生水涌。
截至2013年12月底,儲備項目49個,儲備金額700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75%;項目簽約5個,簽約資金144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60%;項目落地31個,落地金額72.70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3.9%;項目開工19個,完成投資50.76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35.8%;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2.3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12.9%,其中9個市級重點監測項目完成投資11.05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28.5%;項目投產21個,完成投資23.01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5.2%。
項目建設中,浮山縣以轉型跨越為引領,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增強后勁和活力,加快中強煤焦電化材一體化建設、尾礦綜合利用開發項目和煤炭資源開發利用三大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努力促進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包括300萬噸/年選煤廠、2×25MW低熱值燃料電聯產綜合項目、180萬噸/年焦化配220t/h干熄焦、12萬噸/年焦爐煤氣制LNG(液化天然氣)、3.2萬噸/年煤質活性炭、2×1萬噸/年礦用聚氨酯多功能系統料項目、2×100萬平方米/年建筑節能板材項目七個子項目的中強煤焦電化材一體化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這是挖掘浮山煤潛力、延長浮山煤鏈條、打造浮山工業園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浮山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著力點和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引擎。
同時,印象田園生態農業示范區和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是全縣農業轉型標桿項目、循環發展的標志性項目;利用廢棄尾礦渣,發展微晶石、免燒磚、硅酸鈣板等項目,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華潤浮山10萬千瓦風電項目、太平洋電纜項目、智能電瓶牽引車等相繼成為浮山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在各類項目的帶動下,一個經濟活力迸發、歷史文脈彰顯、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新浮山正在悄然崛起。
建機制 促落地
為抓好制度建設、促進觀念思路轉變,浮山縣組織全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赴清華大學進行學習、赴省外實地考察,并邀請專家學者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進行把脈會診,在思想、理論和實踐等層面對干部進行培訓。他們制定完善了擴大招商引資、鼓勵爭取資金的暫行辦法,從項目用地、企業融資、招商獎勵、中介服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加快推進以“增減掛鉤、占補平衡”為主的用地制度,完善了新興產業的財政貼息政策,建立了銀企對接平臺,積極探索靈活的融資途徑,進一步增強了對外地客商來浮山投資的吸引力。
他們推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開展行政審批項目清理活動,減少審批事項150余項,壓縮審批時限三分之二,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堅持每周召開項目建設推進會議,加強項目建設的調度協調。重點項目實行報項目縣級領導包聯責任制,定期不定期地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協調。
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政策,準確把握國家財政金融政策走向和產業政策導向,找準國家和省政策與浮山縣轉型跨越發展的對接點,充分挖掘政策潛力,把能爭的爭回來、能靠的靠上去、能用的用到位,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力爭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列入國家、省和市投資建設的大盤子……對于爭取項目,縣委、縣政府態度堅決,措施明確,要求具體。
截至2013年12月底,項目落地31個,落地金額72.70億元,完成年度任務的103.9%。如微晶石、免燒磚、泡沫陶瓷、定影膜、礦用電纜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帶動資源循環利用的大項目、好項目已經上馬,不僅促進尾礦資源循環利用,更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新亮點。
謀戰略 破瓶頸
浮山縣有良好的資源優勢和大項目落地的決心,但縣內沒有一級以上的公路和有限的可利用水資源成為浮山未來發展的瓶頸。
正是看到了這一先天不足,浮山縣委、縣政府積極謀劃,認真研究,立足未來長遠發展,下大力氣全力爭取臨浮一級路、引沁入浮、瑞康煤礦三大戰略項目。
道路建設與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長臨高速浮山連接線一直是浮山縣委、縣政府和全縣干部群眾非常期盼解決的一個重要道路交通工程,不僅能解決浮山群眾生產生活的交通問題,更重要的是連通市區主干線之后,成為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連接線總長22公里,規劃投資15億元,現在已經列入省重點工程的“十二五”規劃。
浮山縣是全省最缺水的縣城之一,也是全省大水網建設過程中唯一沒有覆蓋到的空白縣。為解決中強工業園區和即將興建的煤礦,還有張莊農業園區未來的發展,用水取水都是制約項目建設的一個瓶頸。
引沁入浮工程則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困難,為此,浮山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想辦法,給省、市領導多次匯報工作,與省、市水利部門多次溝通協調,終于在2013年9月6日正式敲定,全面啟動。工程全長31公里,投資約6億元,這個項目建設完成之后,將徹底改變浮山縣工農業用水、項目用水短缺的局面,項目建設周期兩年半左右。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浮山縣2013年共實施涉及19個民生項目,總投資1.6億元,當年完成投資1.4億元。新建縣直幼兒園全面竣工,9月份投入使用;新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和衛生監督所,已經投入使用。同時,縣文體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職工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民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已進入掃尾階段。
在各類項目的帶動下,一個經濟活力迸發、歷史文脈彰顯、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新浮山正在悄然崛起。(通訊員 李益民 許亞峰)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