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峽總公司新聞中心介紹其具體效益情況是:
--“黃金水道”開始名副其實。三峽蓄水成庫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礙航淺灘暗礁得到系統整治炸除,三峽庫區660公里航道有效改善,萬噸級船隊已可由湖北宜昌直達重慶朝天門碼頭。
據統計,自2003年6月三峽船閘通航至2009年3月10日,通過三峽壩區的貨運總量累計達2.9億噸,超過三峽蓄水前葛洲壩船閘通航22年過閘貨運量的總和。三峽庫區航運成本降低35%~37%,貨運量以每年35.94%的速度增長。
--清潔能源已經造福四方。三峽電站2003年7月首臺機組發電,至3月10日,累計發電已超過2970億千瓦時。預計2009年,三峽電站發電量可達到初步設計值847億千瓦時。
--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三峽工程作為長江中下游綜合防洪體系的關鍵性骨干工程,防洪總庫容達221.5億立方米;如遇“千年一遇”大洪水,三峽工程配合下游荊江分蓄洪工程,可使長江中下游避免毀滅性災害。
--生態調度開始有效嘗試。三峽水庫蓄水后,每年枯水季節利用蓄積的水量為下游補水,提高了長江中下游通航能力,沿江工農業用水得到較好保障,上海入海口咸潮也因水量增長而得到抑制;針對蓄水后部分支流出現的水華現象,中國三峽總公司試驗通過水位調節變動,擾亂水華生長環境,已使庫區支流水華發生機率減少。
中國三峽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表示,2009年三峽工程將全面轉入以運行為主,基本思路是理順樞紐運行管理體制,處理好防洪、發電、航運、地質、生態等方面關系,實現工程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