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低收入者希望居有其屋
參加工作已七八年的孫先生,結婚后和愛人一直在外租房住,聽說市區開建經濟適用房后,本來打算能夠買套經濟適用房改善居住條件,但一看給申請人設定的經濟“門檻”:“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9800元”,便泄了氣。
孫先生的愛人在一家企業上班,每月工資拿1000元左右,加上他每月兩千七八的工資,單就生活、孩子上學來說,一家三口人還算過得去,但是如果要是買價格高昂的商品房,那就困難多了。
孫先生為我們算了一筆賬,除去房租、交通、通訊及孩子受教育和生活必須開支外,家里每月能夠剩余的大概就是1000元,這樣算下來,一年積蓄就是12000元。按現在每平方米3000左右的房價算,他們家一年的積蓄也只能買4平方米,如果按100平方米的房子算,得一家人25年的時間,而且這25年間,還是得保障家里每個人不生病,孩子將來上學的開支也還未列入其中。
“就算撞大運買彩票夠首付了,我一輩子也買不起商品房呀。”孫先生說:“現在市區的房價這么高,而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發展又較為緩慢,像我們這樣的家庭要想有自己的房子,太難了。”
趙女士和丈夫都是市區一家單位的合同工,在這個城市,他們已經生活了十多年。工資雖然不高,但夫妻倆節儉度日,多年下來,手頭也稍有點積蓄。在這個城市安家,是他們最大的心愿,但高高在上的房價,讓他們幾乎想都不敢想。聽說建經濟適用房了,兩口子似乎看到點兒希望。因為他們聽說:“這房子是給低收入家庭的,面積小,又便宜。”但一看條件,夫妻倆又干瞪眼了,原來,申報條件上規定:“須具備市區城鎮居民戶口”。而他們倆的戶口都在老家,為這個城市默默奉獻了十幾年,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獻給了這里,他們多希望,這里能有一個自己的家。
最近,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和新浪網新聞中心在網上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1676名參與者中,81.2%的人認為對經濟適用房購買者的收入要求過于嚴格,將很多實際上買不起商品房的人排除在外。這意味著,對經濟適用房需求旺盛的中等收入群體處于極為尷尬境地,只有“望房興嘆”了。
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記者了解到,我市市區首批保障性住房于2008年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經濟適用房480套,廉租房738套。對于一個龐大的市場需求而言,這個數量還是杯水車薪,仍遠遠不能滿足大多數工薪階層的需求。采訪中,多數無能力購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家庭也認為,目前經濟適用房最大的問題是“供應量太少”。他們希望“在進一步加大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供應量的基礎上,能夠降低購買門檻,讓更多的中低收入者真正居有其屋。”
樹立合理適度的住房消費觀念
當前,“蝸居”、“蟻族”、“房奴”、“裸婚”……這些熱詞的流行,表明高房價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對許多購房者來說,買房是一輩子的大事,因此資金籌劃時一定要留有余地,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實力來決定是否購買,買多大的房子。連日來的走訪中,記者發現,中青年人在購房者中占有相當規模。這個人群的職業往往還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在購房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量力而行就不可忽視了。
從目前來看,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出臺也對購房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購房貸款的利息成本正在不斷被提高,此前房貸利率幾次提高的疊加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出來。另外目前樓市交易各種稅收“名目繁多”,市場交易成本也越來越高,這也進一步加重購房者的負擔……這些事實,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當前買房不能盲目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做出決定。
近幾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但與房價的上漲速度相對比,居民對房價的承受能力還是相對較弱的。所以,買房時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在買與等之間做出理性的選擇。
我市一位資深的經濟界人士認為,在目前房價居高不下的前提下,購房者要樹立適度、合理、節約的住房消費觀念,不要盲目攀比,放大自己的住房預期。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要轉變觀念,買不起住房可以考慮先租房,或者買小戶型住房,不要千軍萬馬去擠購房這個獨木橋。作為未婚女青年,也要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把眼光只盯在男方是否有住房上,要像投資股票一樣,可以投資一只潛力股。
期待臨汾房產健康發展
采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房產管理者、開發商,還是購房者,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臨汾房產的剛性需求還很大,近些年,由于產品的定位大多定在中高端群體,致使大多數有住房需求的低收入者購買能力明顯不足。
一位業內人士為我們算了一筆賬,臨汾市區年收入在3萬元左右的家庭占到70%,他們的購買承受能力在20余萬元之間。而現在的房子多在100平方米以上,按市價算,最少也到了30多萬元,如果購買這樣的房子,多數人都會感到生活壓力太大。所以,開發更多的中小戶型房,適應更多的消費群體,緩解目前房地產市場存在的剛性需求,是臨汾房產健康發展的需要。
在全市房產協會換屆會議上,面對眾多房地產開發商,市長助理、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宿青平明確指出:“只有多建工人、農民和老百姓買得起的房子,才是房地產商的長久之計和根本之路。”他要求開發商必須要把握五方向:一是政治方向。住房問題是民生問題最重要的一環。目前,臨汾的住房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老百姓的需求就是市場,就是導向,所以“以人為本”是房地產業的生命,房地產業和房地產商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好好研究怎么為工人、農民解決住房問題,這樣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二是政策方向。房地產業一邊是市場經濟,一邊是百姓利益,國家、政府的政策保障的主要是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開發占用耕地需要國家審批,希望今后臨汾市區房產開發向舊城區發展,政府將大力支持。三是行業方向。房地產業要向規模化、規范化、合理化發展,開發選擇一定要科學合理。四是產品方向。房地產商的產品就是房子,如何使房子的戶型、朝向、規模、質量和價格與市場需求協調起來很關鍵。五是服務方向。房產和物業管理要考慮如何向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要進一步完善物業管理制度,組建臨汾物業管理集團,解決臨汾物業管理不科學、不合理的局面。
編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古往今來,住房始終傾注著人們太多的希望和憧憬。相信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群眾的住房問題會得到更好的解決。“居者有其屋”的愿望也會一步步實現。
記者 李曉琳/文 李虎威/圖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付基恒】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