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2 11:07:00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王隰斌)日前,市環衛局從完善城市功能和優化人居環境入手,在市區嚴格標準、精心打造了11條示范街道。
據了解,市環衛局向省環衛行業申報的街道有解放路、向陽路、五一路、迎春街、平陽北街、鑼鼓大橋、濱河東路、濱河西路、迎賓大道、華州路、鼓樓西街等11條街道。
市環衛局局長崔勇介紹,在市區主次干道“一掃全保”基礎上,全局上下狠抓道路保潔精細化作業,推行延時保潔制。對申報的示范街道實行從凌晨3時至晚10時的清掃保潔服務,消除了保潔空檔。其次充分發揮清掃機械的作用,實行了一日次機掃和定期清洗街道的機械化作業制度,達到路面無浮土,保證行駛在街道上的車輛過后無揚塵。再就是局里結合以往經驗制定了《應對大風(雨雪)天氣環境衛生工作預案》,遇到特殊天氣,打破所與所所之的管理工作界限,科學配置人力和機械,上至領導班子成員,下至一線職工全員參戰,迅速、及時、有效地清理道路積水、落葉,保證街道環境衛生整潔。
此外,為保證街道環境衛生質量,該局還實行了街路長、所長、業務科、局領導四級檢查制和數字化視頻督辦制,堅持明察與暗訪相結合,日常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該局抓住垃圾清運這個關鍵環節進行了上門服務。購置了電瓶垃圾收集車深入臨街巷子上門收集市民的生活垃圾,強化沿街門店上門收集服務,組織保潔員對市區主次干道沿街門店袋裝垃圾一天早、晚兩次上門收集,對鼓樓西街、鼓樓東街等繁華街道的門店實行早、中、晚三次收集,保證沿街門店袋裝垃圾不出門店,解決了沿街門店經營時間與垃圾收集時間沖突造成的垃圾小堆問題。市區撤除了52個地坑式垃圾站后,改善了周邊的空氣環境,所有小區的垃圾實行垃圾壓縮車定時上門收集。今年還撤除了孫臏廟、水塔街等街道及巷子的20余個暴露垃圾點,改敞篷清運車裝運為密閉壓縮車上門收運,有效杜絕了暴露垃圾點的二次污染問題。
“環衛一線員工保潔街道工作是比較辛苦的,上門收集垃圾服務也要避開上下班高峰期。”崔勇說。環衛基礎設施在平時保潔工作的作用就顯出來了,同時也為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質提供了平臺。該局今年內在市區解放路、向陽路、迎春街、五一路等街道投放了300余個樣式新穎、美觀實用的分類式果皮箱維護了城市的清潔,提高了城市的品位。科學設置了小型垃圾壓縮轉運站3個,向單位和社區投放移動式垃圾桶350余個,使市區垃圾桶裝密閉化收集率達到了85%,有效地解決了小區、單位垃圾露天堆放的二次污染問題。
【責任編輯: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