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輔導暑假作業(yè)、講解家電環(huán)保知識、開展史前文明探索活動……進入暑假以來,共青團臨汾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聯(lián)動市區(qū)10多個社區(qū),開展“文明實踐+”“繽紛假期 公益課堂”活動,為1000余名學生500個家庭送上清涼與知識。這個覆蓋廣、形式多、意義深的公益課堂,既為學生們打開了認知世界的新窗口,更幫家長們卸下了暑期“看護難”的重擔,讓文明的種子在社區(qū)土壤里悄悄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趣味闖關(guān)長知識
“老師,昨天那個比喻句的用法,我回家考爸爸,他居然說錯了?!?月10日9時,堯都區(qū)水塔街道辦事處水塔社區(qū)黨群服務(wù)中心早已熱鬧非凡。20多個孩子圍坐在拼成長條的課桌旁,眼里滿是期待。市第一中心學校老師張卓炎剛在大屏幕上打出“趣味語文闖關(guān)”,后排的小男孩就急忙舉起手。張卓炎笑著擺擺手:“別急,今天咱們換個玩法,用卡片拼句子,看看誰能最快造出最生動的句子。”
講臺下瞬間變成了“詞句樂園”,學生們?nèi)艘唤M,有的翻卡片、有的記靈感,討論聲、歡笑聲此起彼伏。幾分鐘過后,12歲的王梓臣舉著自己的“成果”蹦起來:“老師你看!我用‘云朵’‘棉花糖’‘天空’卡片拼出了一句話:‘天空中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樣,好像咬一口就會化’!”張卓炎蹲下來和他擊掌:“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有畫面感,你真是個小作家!”
“再來一個!”趣味語文闖關(guān)游戲過后,張卓炎又帶領(lǐng)同學們玩起“擊鼓傳花”游戲,鼓點聲一落,花束落在了9歲的楊思玉手中。小姑娘攥著花束臉蛋通紅,卻在大家的掌聲里大聲背出了剛學的古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北惩赀€不忘補充:“我奶奶家的池塘里,現(xiàn)在就有這樣的蜻蜓!”
在水塔社區(qū),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老師們不再是站在講臺上的“知識權(quán)威”,而是蹲下來與孩子平視的“大朋友”。他們把修辭藏進卡片里,把數(shù)學題藏進積木里,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課本里的知識,真的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耙郧笆罴倏傉诩依锿媸謾C,現(xiàn)在每天早上都催著媽媽早點送我來,這里的老師不布置作業(yè),卻讓我覺得學語文比玩游戲還好玩?!?0歲的盧毓軒撓著腦袋說,手里還攥著上課時寫的小紙條,上面記著剛學會的優(yōu)美詞語。
■環(huán)保理念潤童心
“冰箱塞滿與空著,哪種更省電?”7月10日11時許,在堯都區(qū)水塔街道辦事處汾澤社區(qū)黨群服務(wù)中心里,一堂別開生面的“環(huán)保小技巧”作業(yè)輔導課正熱鬧開講。山西電子科技學院的志愿者郭東輝剛在投影儀前拋出問題,一名學生就噌地站起來搶答:“塞太滿和空著都不省電!”郭東輝笑著豎起大拇指:“說得對!食物儲量占容積的80%時最省電。”
他舉起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晃了晃:“把它灌滿水凍成冰放進冰箱,能保持低溫,開門時溫度不會降太快,一個月省出的電費,夠買一支雪糕呢!”學生們眼睛瞪得溜圓,趕緊掏出筆記本記下:“凍瓶水=省電費=實現(xiàn)雪糕自由。”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像要把有趣的知識悄悄藏進了作業(yè)本。
更讓學生們興奮的是垃圾分類“實踐題”?!氨晃廴镜乃芰掀恳?00年才能降解,正確分類就能重復利用……”7歲的張熙恩舉手分享:“我以前幫奶奶扔垃圾,總覺得隨便丟就行,現(xiàn)在才知道,多走一步分好類,就能保護環(huán)境,家園也會更漂亮?!?/p>
看著學生們蹦蹦跳跳離開的背影,郭東輝在志愿日志里寫道:“當有個學生說‘我要教爺爺垃圾分類’時,突然懂了——所謂輔導作業(yè),不只是教知識,更是讓環(huán)保這樣的理念,像接力棒一樣在代際間傳遞?!?/p>
對學生們來說,這堂特殊的“輔導課”教的不只是知識,更是陪伴與成長。市第一小學學生單敬媛在日記本上認真寫下:“郭哥哥講了塑料袋的秘密,原來學習能像玩一樣開心,幫助別人時,心里會暖暖的。”
■史前探秘觸文明
“嘿,小伙伴們!快跟著我‘穿越時空’,看看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人類文明是怎么一步步發(fā)展的。”7月11日上午,堯都區(qū)堯廟鎮(zhèn)新百匯社區(qū)黨群服務(wù)中心里,志愿者帶學生們開啟了“星火花環(huán)”史前探秘之旅。
志愿者李歡歡拿著浙江省博物館的豬紋陶缽圖片提問:“古人馴養(yǎng)豬可不簡單,那時食物匱乏,豬怎么活?這就要講到博物館里的旱廁啦——舊石器時代的生存智慧就藏在這些細節(jié)里……”學生們瞪大眼睛,聽得入神。
“到了新石器時代,農(nóng)耕文明讓人們定居群居,食物有了富余。”李歡歡話鋒一轉(zhuǎn),“豬肉能烤能煮,工具也從粗笨的砍砸器,變成精細的石器,甚至有了裝飾品。”李歡歡簡單幾句話勾勒出時代跨越,學生們的驚嘆聲里滿是對遠古世界的好奇。
“古人吃飽后也有精神追求,就像咱們現(xiàn)在要編的‘星火花環(huán)’。”志愿者話音剛落,學生們便拿起滿天星、小雛菊動手創(chuàng)作,沉浸在文明與趣味交織的氛圍中。
家長王女士笑著說:“暑假送孩子來社區(qū),不僅學知識、做作業(yè),還能感受歷史文化,我也能安心工作?!毙掳賲R社區(qū)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趙倩說:“就是想讓轄區(qū)的孩子觸摸文明溫度,明白文明源于祖先與自然相處的智慧,種下‘敬畏自然、協(xié)作共生’的種子?!?/p>
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學生們的笑臉上,課堂里的歡笑聲與討論聲交織成溫暖的旋律。從史前探秘到各類特色活動,臨汾“繽紛假期 公益課堂”正用點滴滋養(yǎng)孩子成長,讓文明的種子扎根,讓互助的暖流涌動。
記者 郭秀婷 實習生 胡嘉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