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就地變工廠,農民就地變工人,借助項目推進的有力政策,臨汾市加快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現了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的雙增。
翼城縣東上衛村菁鏵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眼下他們正在加緊建設特色養殖區,雖然面積只有87畝,但是建成以后,每年的產值可以超過1000萬元。
侯梅英是東上衛村的村民,也是這個養殖區的管理員,兩年前還在為賺錢發愁的她,現在每個月有了2500多元錢的固定收入。
現在的情況讓侯梅英喜上眉梢。她說:我把11畝地流轉給菁鏵園區,菁鏵園區建起了養殖場,還把我和老伴招進來打工,我們每年收入36000余元。”
和侯梅英一樣,東上衛村許多村民原來都是守在地頭不知道咋賺錢,現在縣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村民手中的500多畝土地集中流轉、統一經營,成為一個集畜禽養殖、有機肥生產、蔬菜育苗為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生產如同工廠,農民變成了產業線上的工人。
菁鏵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楊海龍說:帶動當地500多農民就業,人均年收入15000元。”
今年,臨汾市將通過投資、獎補、貼息等措施,在資金、土地、稅收等方面重點扶持農業項目建設,完成700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和7個“一縣一業”基地縣項目建設任務,發展以堯都生態產業園、澳坤量子農業科技園區、曲沃磨盤嶺現代農業園區等十大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的大規模、集群式、板塊化的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和產業區,力爭全年農產品加工、銷售突破60億元,帶動當地農業提檔升級、農民增收致富。據山西視聽網
責任編輯: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