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浮山縣玉杰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萬頭豬場項目在該縣張莊鄉梁村舉行奠基儀式。該項目的成功奠基,標志著該縣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已經完全構建起完整的綠色循環生態鏈,為浮山縣的農業發展樹立了新的引航標。
2月28日,浮山縣委書記孫京民在縣委十二屆三次全體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說:“發展循環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特色農業,走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道路,是浮山縣農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
閉路循環增效益
近年來,浮山縣新上了一批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農業產業化項目,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就是成功范例。該項目是綠色、可循環、帶動農民發展的經濟項目,其工業化理念、循環化生產、企業化經營的經驗和模式,都具有較強的示范、推廣價值。
截至2013年初,浮山縣玉杰現代循環經濟項目共完成投資1.2億元,其中浮山縣玉杰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是現代化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加工和生物技術研究推廣的企業,也是省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食用菌生產企業,于2012年1月投產;浮山縣玉杰飼料有限責任公司是年產萬噸的生豬、肉牛全價飼料生產企業,于2012年10月投產;浮山縣玉杰牧業科技有限公司也預計在2013年10月正式投產。同時還建設了科研和技術培訓及營銷服務大樓,通過浮山縣玉杰食用菌協會為廣大農民提供服務。
“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遵循資源減量化(Reduce)、產品再使用(Reuse)、廢棄物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構建起‘微生物-植物-動物-人’完整的綠色循環生態鏈。”玉杰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總經理田國鵬告訴記者說,利用玉米芯種植食用菌,食用菌的廢菌糠加工生物飼料,生物飼料再發展生豬、肉牛養殖,豬、牛排泄物生產沼氣,沼氣廢液施種玉米,玉米和玉米芯再次做飼料和種植食用菌……這就是所謂的閉路循環。如此的循環方式,不僅減少了企業的經營成本,還可以為農戶增加可觀的效益。
“以前農戶的玉米芯都是采取燒毀的方式全部浪費了。如今,我們公司每年收購玉米芯達兩千多噸,公司給的收購價格比較高,為農戶增加了收入。”田國鵬告訴記者,除了在這方面為農民增收外,他們還計劃建設玉杰玉米合作社,將玉米種植的技術管理、肥料供應、統一收購等環節都結合起來,充分提高玉米的生產效益。
玉米芯進廠做蘑菇、蘑菇廢料進豬場做飼料、牲畜排泄物進村產沼氣、沼氣廢液進田地做肥料……這就是一條玉杰現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打造的閉路循環鏈條,此鏈條打開了浮山縣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新局面,讓企業和農民看到了今后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鏈條循環促發展
從臨汾乘車剛進入浮山縣城,一片片白色的棚頂映入眼簾。“瞧,那是我們張莊設施蔬菜基地,現在我們已經發展了近500座大棚,還建設了育苗中心、培訓中心和物流管理中心,這里是集農業園藝、農業科技為一體的設施蔬菜基地,效益非常好!”隨行人員向記者介紹道。
浮山縣張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涉及張莊、響水河、東張、北王、槐埝、天壇6個鄉鎮。記者了解到,今年浮山縣還將發展春秋瓜菜大棚近300座。
在張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的育苗中心,記者見到了正在這里工作的技術員李守義,他告訴記者,當前育苗中心主要是為了日光節能溫室、春秋大棚和大田露地栽植培育種苗,根據農戶和市場需求培育黃瓜、西紅柿、西葫蘆、優質西瓜種苗。目前,育苗中心培育的種苗不僅滿足了園區內農戶的需求,還可外銷。
68歲的孫家河村民孫時明從2011年開始承包大棚,目前老伴、兒媳和他一起經營這個大棚。他棚內的黃瓜一次需要種植4500株。據他說,以前購買種苗需要去外地,加之路上有耗損和支付的一部分運費,很不劃算。如今,育苗中心的建成不僅為農戶提供了買種苗的方便,減少了耗損,而且價格還便宜,很受大家歡迎。
除了在蔬菜種植上打造一條循環生產鏈條外,浮山縣還在蔬菜的價值上打造了另一個關鍵的鏈條,更是增加了蔬菜的效益:位于浮山縣張莊鄉嶺上村的浮山縣中寶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集熱風干燥、真空冷凍干燥、果蔬粉、膨化、保鮮、速凍、腌制加工為一體的農副產品綜合性深加工外貿出口企業,公司產品主要出口歐盟、美國、韓國等地。該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全負荷運營后,可輻射帶動周邊果蔬種植戶5000余戶,戶均增收5000余元,可轉移勞動力200余人,年銷售額1.8億元,實現利稅5400萬元。
該公司總經理史生虎告訴記者,公司還將建設一個羊場,將加工后的廢料作為飼料養羊,羊糞再做有機肥投入田地。同時公司將投資建設玉米深加工項目,項目建成后,將使農民每畝地增收2000元。
“生態循環農業”是浮山正在繪就的一幅農業新藍圖。未來的浮山,將以新的發展理念,構筑農業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勾畫出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折射出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記者 趙玉峰)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