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張紅霞)一大早,襄汾縣新城鎮鄧曲村民郭隨新就早早地吃完飯放下碗筷,帶著馬扎和其他村民一道急匆匆參加復播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培訓會。培訓室里早已坐滿了人,郭隨新與后到的村民沒有“搶”到座位,只好坐在過道處聽課。
近日,襄汾縣農發辦和山西省小麥研究所先后在永固鄉續村示范田地頭、新城鎮鄧曲村村外舉辦培訓會。各項目村的干部群眾、科技示范戶、種糧大戶350余人參加培訓會,并免費發放了《復播玉米畝產800公斤高產創建技術規范模式圖》和《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等宣傳彩頁800多份。
臨汾市復播玉米新品種及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是省農業綜合開發在全省實施六大糧食作物高產、優質、高效科技支撐行動計劃之一,由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和襄汾縣農發辦承擔,主推品種為晉單63號,示范推廣“以增密為核心的復播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該項目去年在永固鄉續村、萬寧村實施,創建100畝高產樣板田、2000畝高產示范田、輻射帶動1萬畝。經山西省農業廳、農業大學、農科院專家們在高產樣板田驗收測產,畝產高達998.1公斤,較對照田增產38.6%,突破了山西省南部復播區玉米高產紀錄。
今年,繼續擴大項目實施面積,襄汾縣農發辦領導積極協調,多次深入新城鎮鄧曲村、鄧莊鎮下院村考察,同鄉村領導交流溝通,由于地力、水肥條件比較好、群眾積極性高,特選定續村作為主點,創建高產樣板田130畝,共發放良種580公斤,復合肥5200公斤,尿素3250公斤,噴施農藥5次;鄧曲、下院作為輻射點實施高產示范田2000畝,發放良種2080公斤。
培訓會上,首先登臺的“洋”專家——小麥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虎從品種選擇、栽培密度、播種施肥、科學灌溉、化學除草、適時晚播六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理論知識講解。隨后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張兆陽分析了我縣今年玉米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就二點委夜蛾、玉米螟、大小斑病、褐斑病和玉米蚜等主要病蟲害防治提出建議,要求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最后,“土”專家——南賈高升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技師郭高升緊密結合農民在日常農業生產過程中所遇到具體問題,就玉米高產技術等科技知識進行了技術指導。雖然天氣高溫炎熱,但專家講得通俗易懂,群眾聽得精神十足,并不時提出疑問,專家都一一解答。
會后,大家又深入田間地頭對種植的新優品種晉單63號進行了現場觀摩,項目區內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管理。
目前,這種玉米長勢良好,預計畝產可達900多公斤。小麥研究所副所長張久剛對玉米品種及種植密度進行了講解。晉單63號是國家一級商用玉米品種,又是國家二級高淀粉專用玉米品種,具有抗病、抗倒、耐密、高產的特點,特別是樣板田畝留苗密度高達5200株-5500株,比普通田增加800株-1000株,為高產奠定了基礎。參會人員表示:真是良種加良法等于高產高效,值得在全縣示范推廣。種植大戶張天管激動地說:“看一看人家的,再比一比自己的,去年人家畝產達950多公斤,我的才725公斤,1畝少收450多元,20畝地就少了9000多元。今年我也嚴格按專家要求管理,及時澆水、施肥、噴藥,你看我的玉米長得多好,今年畝產有望達到1000公斤。”這次培訓會,使農民群眾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知識,對新科技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大家紛紛表態,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結合自身實際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切實搞好玉米中后期管理,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