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來到太德鄉之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主動與村干部交流、虛心向他們請教,了解情況。這幾年,農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太德土質好,又有晝夜溫差大的天然優勢,適宜栽植果樹,經濟效益高,可村民還是沿用老一套耕種方法,年年種玉米而不栽植果樹。通過調查,她了解到,這主要是因為栽果樹收益高是高,但就是缺乏技術,果子成熟后也擔心銷路問題,有顧慮。針對這種情況,她征得鄉政府的同意與支持,帶領村民去已經與該鄉簽訂銷售合同的隰縣天天飲料公司參觀,讓村民們看到銷售的樂觀前景;同時,與鄉政府溝通,爭取了對果農補助的優惠政策,還和縣上有關部門聯系,聘請技術人員指導。于是,村民們爭著栽植果樹,紛紛翻耕土地,領樹苗、化肥、薄膜、套袋,可是村里的張大爺卻沒有動靜。楊華想,要讓全村人人通過栽植果樹致富,不能丟下張大爺不管。于是,她去張大爺家作工作,和他拉家常,講政策、講栽植果樹的經濟效益。張大爺開始并不理睬她,楊華抽空就去耐心地作工作,張大爺的態度變了,有了積極性,領化肥、樹苗,翻耕土地,栽種桃樹4畝,并第一個完成套袋、鋪膜。在栽種果樹期間,楊華每天都穿梭在田間地頭,給村民按標準規劃,累了就席地而坐,和村民一起探討果樹的栽種和管理。她的臉曬黑了,測繩多次磨破她的手,村民們說:“你這村官真不容易,一個姑娘家,坐辦公室就行,偏要來地里受罪!”到4月初,太德村共栽桃樹400余畝、1萬多株。
計生工作是她分管的一項具體工作。為讓村民了解國家政策,她同鄉政府包村干部進行入戶勸說,同時通過發放宣傳品、刷寫標語、廣播宣傳等形式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有力地促進了該村計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一種醫療保障制度,能有效地緩解和控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因此,在農村推廣這種醫療保險制度具有現實意義,是當前政府為村民服務的一件大事、實事。但由于村民們不了解具體政策,自愿交醫保費者比預想的要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楊華深入農戶,通過調查了解原因并及時向村委會反映。村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出了具體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參保積極性。
楊華在農村工作中腳踏實地地為民服務,取得了村民們的信任。
村民們稱她是“信得過的有文化的年輕女村官,是村民的貼心人!”而楊華說:“農村是我理想的天地,我在這里放飛自我!”(作者:王錦潔 張繼峰)
來源: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