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9 08:17:00 來源:
“當前,解決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重要責任。解決返鄉農民工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就業。要采取實質性的措施、更加有效的政策,通過務工、創業、務農,想方設法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市政協委員、霍州市國稅局計劃征收科科長薛鳳蘭心直口快,向記者表達了她一直關注的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
薛鳳蘭說,目前我國農村外出就業的農民工已超過1.3億人。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升級,部分城市、特別是沿海地區的一些企業經營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對農民工就業造成較大影響,不少地方出現了民工回流。根據對我市的調研,2009年春節前約有60%左右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城市企業對農民工的用工數量有所下降,農民工的就業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就地就近就業有待加強。
薛鳳蘭建議:第一,開展專題調研,組織專項統計。政府勞動和保障部門要組織相關人員,采取走訪企業及員工、學校及培訓機構,創業人員以及教育、統計、中小企業、交通等部門,問卷調查,進行就業形勢專題調研。對重點企業進行定期回訪,及時掌握企業及其就業人員的變化情況。充分發揮鄉(鎮)勞動事務所、勞務公司的作用,并組成專門隊伍到各交通要點(車站等)和鄉鎮、村,做好返鄉人 員調查摸底統計工作,翔實掌握當地返鄉人員的數量、就業愿望、培訓需求等基本情況。第二,抓好就業援助,完善培訓服務。各級政府要加強就業援助服務,完善就業信息對接。一是要加強失業調控和失業預警,對本地區可能出現的規模裁員和失業增加等情況,及時向政府報告。二是要在各級公共服務機構設立返鄉就業和創業服務窗口,為返鄉人員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為部分年齡偏大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二次就業提供有力支持。三是要大力加強返鄉務工人員的轉業轉崗培訓,結合當地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需求,組織回鄉人員參加企業與培訓機構之間開展的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實現與企業用工定向對接。對有創業愿望的外出務工回鄉人員,可免費參加勞動保障部門舉辦的創業培訓班學習,在了解鼓勵創業的優惠政策的同時,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充分激發其創業熱情,提高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
第三,落實激勵措施,注重政策引導。及時調整和出臺一系列有針對性、扶持性、鼓勵性和激勵性的政策,抓好小額貸款、財政貼息資金、個體經營者收費優惠、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免費的就業服務工作。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為勞動者就業提供有力支持。簡化貸款手續,增加貸款發放進度和發放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中小企業貸款促進 就業的倍增效應。第四,強化公共服務,解決后顧之憂。強化農民工進城的公共服務。外來務工人員住房需求納入城市整體建設規劃。在城區和園區就業的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由教育部門就近安排,不得收取借讀費和政策規定之外的任何費用。
薛鳳蘭認為,政府要加大農村投入,發展農村產業,適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力度,整合農業優勢產業和資源,啟動現代農業建設的大項目,著力延伸農業加工鏈,增強農業對返鄉農民工的吸納能力。優化第三產業發展環境,做好轉業轉崗培訓和崗位推介,充分發揮第三產業增長拉動就業的作用。農民朋友也要自強自立,培養自主創業的能力。(本報記者 閆璟)
【責任編輯: 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