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果產業作為隰縣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該縣堅持不懈發展壯大這一產業。今年,該縣通過抓好四個重點,不斷做強做大梨果產業。一是基地建設,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和查缺補漏、消滅空白點”的原則和“南果北梨川葡萄,坡面梯田小雜果”的產業布局規劃,堅持每年新發展優質梨果面積1萬畝。今年重點結合退耕還林、退耕還果、以工代賑平田整地以及其他相關項目的實施,新發展以紅富士、紅將軍、綠寶石、玉露香等為主的優質梨果面積5000畝,發展以葡萄、桃、杏、李子等小雜果和核桃為主的干果面積5000畝;根據國家和省、市綠色果品生產標準和果樹栽培技術規程,以后堰塬、上司徒塬、無愚塬、定國塬、習美塬為重點,發展5萬畝綠色果品生產基地;二是提質增效,該縣深入開展梨果示范園建設,全面掀起果樹管理“比、學、趕、超”高潮。該縣四套班子領導每人包聯一個示范園,果業中心在每個鄉鎮各建立兩個示范園,各鄉鎮書記和鄉鎮長每人建立一個示范園,每個示范園面積不能少于10畝,全部統一掛牌,明確包聯責任。全縣共建設標準化示范果園56個、857畝。所有示范園均采用果樹大改形、梨果套袋、高接換優、增施有機肥、使用生物農藥、推行農業措施防治病蟲等標準化生產技術進行管理,由果業中心跟蹤指導服務,示范帶動全縣果樹管理上水平、上檔次。同時制定果水配套建設規劃,分年度實施完成陽德塬、陽頭升塬、寨子南北塬、陡坡塬、習美塬、唐戶塬、太平塬、衛家塬、胡塬等塬面果樹基地果水配套工程,到2012年全縣有80%塬面果園能夠得到澆灌。他們還大力發展果園舍飼圈養、家禽散養和沼氣建設,使全縣優質果樹基地基本達到“一戶一園一池一圈”,促進果樹產業科學高效發展。三是龍頭帶動,通過扶持和發展西山果品交易中心天天飲料果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果品轉化增值能力,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加大對西山果品交易中心市場的投入力度,不斷把隰縣建成臨汾西山地區最大的集信息、貯藏、加工、分級分選、包裝、運輸為一體的綜合市場;同時,積極開展綠色果品生產基地、無公害綠色果品認證和品牌注冊工作,叫響“隰州牌”果品,提高該縣果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他們還加強果品銷售服務體系建設,在縣內外建立營銷網點和外銷窗口,鼓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提高果業市場化、組織化程度。四是科技培訓,該縣聘請省內外果樹專家、教授為果樹技術顧問,常年開展技術指導;組織果樹技術人員和果農大戶到省外知名果樹生產基地參觀學習果樹管理先進經驗。同時,采取課堂培訓、現場講解、田間地頭指導等方式,大力開展“百場萬人大培訓活動”,每年縣級培訓不少于3次,鄉、村級培訓不少于100場次,培訓果農達到1萬人(次),切實提高果農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的科技含量。
“梨果富民”戰略的實施,使該縣梨果產業在提質增效上求突破,不斷做大做強,逐步建成全省果業強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通訊員 史勇輝 馬耀平 王紅)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