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益民 許亞峰)“即將建設的溝壩地治理工程,可以整理土地285畝,新增耕地180多畝,將修建排洪渠2720米、田間路2060米。今天召集大家就前期占地情況進行討論,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見……”近日,筆者來到浮山縣槐埝鄉燕村遇見鄉鎮、水利局有關人員正在同村干部、村民一起研究溝壩地治理工程。
溝壩地治理工程只是浮山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工程之一。近年來,浮山縣本著“進一步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和農民基本生存條件”的目標和原則,重點實施了節水建設、造林綠化建設、水保生態建設、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基本農田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有效提高了農業的抗旱能力,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通過采取部門聯動、創新機制、加強監管等方式,促進農建工程順利實施,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部門聯動,形成合力促農建。該縣把農建放在可持續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高度,按照全省“興農建、夯基礎、惠民生”的部署,以根本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和農民基本生存條件為目標,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堅持全面鋪開以農田節水、土地整治、飲水安全、改善生態為重點的農建工程。為推進工作順利實施,該縣結合縣情制定了加快和推進全縣水利改革發展實施細則,使全縣農建工程做到工程統一規劃、人員統一使用、資金捆綁投放、任務分工包干。
創新機制,為農建工作提供資金保障。該縣積極調整思路、完善政策、創興機制,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注入新的活力。積極鼓勵引導廠礦企業對農建工作進行幫扶,去年參加幫扶企業兩戶,落實幫扶資金200余萬元;鼓勵社會各界、個人及工礦企業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張莊科技示范園區參與單位和個人達200余個;千方百計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加大水利水保投資;依靠工業經濟的增長,逐年提高財政對農業補助,去年配套和補助資金達200余萬元;積極動員廣大群眾投身農村飲水安全、通道綠化、流域治理等農建工程,他們既是農建工程的受益主體,也是農建工程的建設主體。
加強監管,推進農建工程良性發展。
該縣創新農建管理模式,加強監管,力求農建工程建成富民工程、效益工程。資金管理上,嚴格落實先干后補、驗收付款制度,杜絕了盲目施工和超定額施工;質量監管上,實行公開采購制、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質量終生追究制、技術人員跟蹤監管制;實行責任到人,把農建工程任務落實到領導、施工單位、人頭,并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工程后續管理,堅持管理始于建設,落實管理措施,確保工程效益;制定了《浮山縣農建工作考核驗收評比辦法》,對農建工程進行認真檢查,并對農建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去年以來,全年全縣共鋪開各類工程76處,投工38萬個,動用大型機械35臺,累計完成土石方185萬立方米,完成投資3000余萬元;新建和改善農業節水面積8000畝,完成水保治理面積和封育面積2.5萬畝,栽植經濟林1萬畝,荒山造林1.2萬畝,解決4233口人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建修復防滲渠道600米,建設農業示范園區一處。
【責任編輯: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