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4 09:32:00 來源:
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鋒)去年以來,鄉寧縣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重點,加大力度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全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為加快推進“新三農”工程,培養造就一批觀念新、懂科技、技能強、善經營的農業生產能手和致富帶頭人,去年以來,鄉寧縣立足實際,全方位、立體化、多渠道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業科學化程度,他們一是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根據農時季節和生產實際需要,邀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種植、養殖專家開辦大講堂。先后舉辦小麥春管、果樹修剪、核桃栽植、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等實用技術培訓班30余期,培訓農民1萬余人,農民的科學素質得到較快提高。二是現場技術傳授。為切實解決農民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他們一方面組織生產技術服務隊深入全縣10個鄉鎮、50余個重點村進農戶、到田間進行現場指導。另一方面,聘請知名專家和教授到核桃、蘋果、葡萄、獺兔示范基地手把手、面對面地進行技術傳授。去年,現場傳授新技術、新成果20余項,解答群眾疑惑30余個,受教育人數5000余人。三是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依托縣扶貧局“雨露培訓計劃”、縣農廣校教學點和山西省農村青年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試點縣項目,以勞動力轉移、農業經營管理、農村政策法規和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等為主要內容,針對性地培訓農民2000余人,為全縣培養出一批農業科技帶頭人。四是科技進村入戶。該縣在科技示范鄉鎮建立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站,安裝電腦觸摸屏信息查詢系統。組織群眾了解使用12396科技服務熱線,實施科技信息入戶工程。給全縣182個村的科技示范戶和科技帶頭人發放手機,根據各自的專業特點,量身定制科技信息。設立科技信息互動和發布平臺,邀請專家與農民互動,及時向農戶發布科技信息。通過多形式、多途徑幫助群眾解決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五是派駐科技特派員。全縣確定了15名科技特派員,派駐到10個鄉鎮、5個涉農主導產業基地,以技術、信息資源、資金入股與農戶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實現“科技供體、載體、受體”之間有效銜接。去年共推廣新技術、新成果20項,引進新品種14個,幫扶建設6個村級科技服務中心,培訓農民1萬余人。
【責任編輯: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