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2 15:43:00 來源:
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健翔) “剛過春節,我就接到5個電話,都是本村和外村的果農請我幫他們修剪蘋果樹的,這陣子真忙啊!”上尖村農民葛義邦略帶自豪地說。
如今在“全國蘋果生產基地縣”——吉縣,像葛義邦這樣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民有16000余人。
吉縣境內有舉世聞名的黃河壺口瀑布,與瀑布同樣有名的是吉縣蘋果。經過30年的發展,該縣蘋果種植面積已近30萬畝,專業從事果品生產的果農達到2萬余人。
近年來,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果農的培訓,專門成立了果樹中心和果樹研究所負責對果農的技術培訓工作。根據果農需要,該縣在培訓果農時,方法靈活多樣。一是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培訓。針對蘋果生產中的施肥、病蟲害防治、修剪、套袋、分級等關鍵生產環節,聘請專家教授開辦講座。據統計,該縣涉農部門和科技部門每年舉辦以蘋果技術培訓為主的專題講座達30余次,受訓農民超過6000人次。二是走出去培訓。吉縣6個種植蘋果的鄉鎮,每年都要組織果農到陜西洛川、延安等地參觀考察,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管理經驗。三是與大專院校合作。吉縣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把院校、農業部門、科技協會等方面的技術力量有效整合起來,將課堂和咨詢服務臺靈活機動地設在鄉鎮村莊、田間地頭、種植大棚、養殖場所,甚至設在學員家里,方便了學員集中聽課、實訓實習、小組學習和個別輔導。四是以協會為單位開展培訓。吉縣現在有各種農民協會30余個,這些協會的骨干人員——“土專家”、“農秀才”們,每年在生產季節和農閑時節,都會根據農民的需求,進行“點菜式“培訓,讓農民不出家門,就能學到需要的技術。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