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觀中國)習近平考察山西,為何走進這座紀念館?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題:習近平考察山西,為何走進這座紀念館?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
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山西陽泉市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有三個維度,可更好讀懂習近平此行的特殊意涵。
維度之一,一段歷史。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為粉碎侵華日軍的“囚籠政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先后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史稱百團大戰。
這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不僅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更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兵家必爭之地陽泉,正是戰役第一階段的主戰場。
在百團大戰紀念館,470多幅圖片、200多件實物生動再現了80多年前的浴血奮戰和英勇犧牲。習近平來到此處,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跡,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山西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也是抗日戰爭主戰場之一。近年來考察山西時,習近平不止一次前往英烈紀念設施。2017年6月,他向晉綏邊區革命烈士敬獻花籃,瞻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參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舊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一次次重溫歷史、緬懷先烈,是對歷史的告慰,也是對英雄的致敬。
維度之二,一種精神。
習近平此次在陽泉指出,百團大戰的歷史壯舉,充分展現了我們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現了黨領導的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
從九一八事變后組織游擊隊赴東北抗戰,到七七事變后八路軍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再到相持階段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如今,陳列在百團大戰紀念館展柜里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抗戰三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中,“抗戰到底!團結到底!”的號召時隔久遠依然力透紙背、震撼人心。
中國共產黨堅持動員人民、依靠人民,推動形成了全民族抗戰的歷史洪流。在抗日戰爭壯闊進程中孕育出的偉大抗戰精神,已成為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到這里來就是接受精神洗禮。”在百團大戰紀念館,習近平表示,要講好抗戰故事,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將隆重舉行紀念活動。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將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維度之三,一大貢獻。
百團大戰不僅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蕩氣回腸的一幕。它推遲了日本面向東南亞一帶的“南進”政策,為英美等國在太平洋地區完成軍事部署贏得了時間。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抗戰牽制和抗擊了日本陸軍三分之二以上的總兵力,中國戰場殲敵占日軍二戰期間傷亡人數的70%。堅持14年抗戰,中國作出了巨大犧牲。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就明確提出,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此次在陽泉,習近平專門寄語孩子們“一定要把我們國家建得強盛起來,要為全世界的和平作貢獻”。他還勉勵青少年做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勇擔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
站在特殊的歷史節點,習近平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讓人們能夠讀出對英雄的致敬、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弘揚,也讀出了對和平的堅定維護。(完)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