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上的美麗鄉村—臨縣開陽村。本報記者李全明攝
“人說山西好風光……右手一指是呂梁?!比绺柚兴谖《胪α⒌膮瘟荷矫}中,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不斷激蕩起雄渾壯闊的時代浪花,推動著人類文明生生不息地向前發展?!包S河一號”旅游公路在呂梁市境內,以876公里的長度為鏈,深度融合交通與旅游兩大元素,將沿線的72個景區景點“連珠成串”,帶動30余處農業特色產業園區蓬勃發展,成為該市鄉村振興生動實踐的最美見證。
一路文旅,詩和遠方入眼來
“你曉得,天下的黃河幾十幾道彎哎……”在呂梁山脈的蜿蜒曲折中,九曲黃河回旋婉轉,處處可見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走走看看,一路沉浸式體驗,這里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色讓我驚喜連連。”來自北京的游客李想,駕駛房車與三五好友一路打卡至中陽縣弓陽村露營地,他興奮地說道,“這個位于上頂山腳下的村落,被群山環抱、溪流縈繞,簡直太美了!”
隨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開通,沿線的弓陽村依托上頂山景區開展休閑度假、康養體驗等活動,吸引無數游客紛至沓來,并被評為“山西省美麗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
不僅如此,呂梁市還依托“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規劃構建黃河古韻文化、關帝山生態、汾河晉商文化長廊、黑茶山紅色圣地四大核心片區,突破了呂梁山區交通不便的瓶頸,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的旅游公路網。
如今,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呂梁段沿線,72個景區景點悉數展現在游客眼前。據山西·文旅云測算,今年“五一”假期,呂梁全市累計接待游客175.90萬人次,同比增長11.95%。
一路產業,金山銀山富萬家
位于“中國紅棗之鄉”臨縣的開陽村,2022年被省自然資源廳評為“沿黃美麗鄉村”,2023年又成為呂梁市重點打造的1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之一。該村充分利用“古棗樹群”這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紅棗產業,帶動100多戶脫貧戶和500多戶農戶實現穩定增收。每逢紅棗成熟季,周邊游客紛紛前來開陽村沉浸式體驗農家休閑采摘樂趣。
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勤說:“‘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從我們村口經過,將紅色文化區、黃土文化區等旅游景點緊密連接起來,使得以粽子為主題的青塘粽子主題文化節被更多人了解和參與,推動了青塘粽子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融合發展,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p>
在“青塘粽”產地——臨縣青塘村,目前有近2600人從事與粽子相關工作,全村已發展粽子加工企業150余家,年產值達1億元。“青塘粽子”聲名遠揚,遠銷陜西、北京、上海等全國10多個省市。
如今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已帶動沿線30余處農業特色產業園蓬勃發展,助力黃河沿岸160萬畝紅棗產業煥發新生,并推動沿線村鎮通過發展農家樂、民宿等關聯產業脫貧致富,惠及群眾18萬人。
一路傳承,黃河文化放光彩
今年5月,磧口岸邊,大型戶外實景演藝《如夢磧口》在夜色中震撼上演,觀眾沉浸其中,叫好連連。自然與人文、歷史與現實在此情此景中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行走在磧口古鎮街頭,隨處可見牽著毛驢的村民大聲吆喝,并不時唱幾句當地民歌。呂梁籍返鄉創業青年李趙指著明清古街介紹,為充分利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帶來的機遇,他們引進了“晉商駝道”平臺,在磧口古鎮及“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沿線設立移動網點,助力呂梁特產通過“晉商駝道”走向世界。近年來,磧口古鎮在嚴格保護原有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深入挖掘文化資源,以文旅融合的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功傳播了黃河文化和晉商文化。
千里山河,一“路”相連。“黃河一號”旅游公路串景區、帶產業、續文脈、富百姓。臨縣文化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鑫告訴記者:“磧口古鎮被譽為‘活著的古鎮’,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當地百姓也吃上了‘旅游飯’。目前,擁有3萬多人口的磧口,已發展各類民俗客棧、農家樂40余家,旅游飯店60余家,旅游商品經營戶120余家,解說員近100人,旅游行業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p>
記者李全明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