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萬字書寫蒲劇泰斗的藝術人生
□肖紅鴿
一部承載蒲劇藝術大師勵志人生、啟迪人們靈魂的大型人物傳記——《蒲劇泰斗閻逢春》,已于近日在臨汾新華書店以及各縣(市、區)新華書店面世。此書由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北岳文藝出版社推出,運城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運城職業技術大學教師孫建強潛心創作。這部33萬字的人物傳記較為系統詳盡地講述了閻逢春數百個感人至深的藝術人生故事。
閻逢春1917年出生于運城市鹽湖區西姚村的一個蒲劇世家,自幼隨父學藝。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入晉南之后,他前往西安,投奔于辛亥革命元老之一、著名愛國人士景梅九先生麾下的晉風社和虞風社,在西安及大西北紅極一時。其間,他遭遇了“倒倉”(變聲期)失敗的巨大打擊,但不為磨難所屈服,練就了“復音”發聲法,奇跡般重返舞臺,并發明創造了戲曲表演的“帽翅功”“髯口功”“梢子功”“靴子功”等多種戲曲功,在全國戲曲界廣為傳承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閻逢春在臨汾晉南蒲劇院工作近20年。其中,他作為骨干主力成員,多次應邀全國巡演,受到了各地觀眾的熱烈歡迎,與其他蒲劇藝術家們一起創造了蒲劇史上的諸多輝煌,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梅蘭芳、周信芳、梅葆玖等多位戲曲藝術家的首肯和贊揚。閻逢春作為蒲劇“五大名演”之一,創造了獨特的閻派藝術,流傳至今。閻逢春是一代蒲劇宗師和泰斗級的藝術家,他的藝術生涯是一部蒲劇發展簡史。
《蒲劇泰斗閻逢春》作者孫建強以10個篇章、44個章節篇幅容量,向人們講述了閻逢春一生中的數百個故事,精心篩選富有人文內涵的素材,挖掘具有當代價值的思想內涵和藝術精髓,完成了這部兼具史料性和可讀性的人物傳記。書中還包含11個閻派代表性唱段的珍貴曲譜。這些原汁原味的蒲劇老腔老調記錄,為傳統戲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資料,賦予本書較高的藝術典藏價值。書中特別設置了獨特的閱讀引導系統:每個章節開篇配有點睛題記,結尾則以四句可吟唱的唱詞作結。這種創作手法讓厚重的藝術史變得朗朗上口,別有韻味。
在中條山腳下的一處陵園里,閻逢春銅像上的四個大字“蒲劇泰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在臨汾各新華書店里靜靜陳列的人物傳記《蒲劇泰斗閻逢春》,正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大師的生命。一位80多歲的王姓老人讀了此書之后,由衷地感慨:“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書,它是閻派藝術的基因庫。”
運城職業技術大學教授郭曉春讀完《蒲劇泰斗閻逢春》之后由衷地寫道:“閻逢春大師的一生給我們印證了一個‘成功公式’:深度專業度+危機轉化力+文化根脈感+職業信仰值=不可替代性。在當今,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創業,若能將這四點融合,便能在各自領域實現從熟練工到‘大師’的跨越,這正是閻逢春留給時代的終極啟示。”
閻逢春對“專業”的極致苛求,把“熟練”逼成“絕活”,把“危機”轉化為“能力”,把“舞臺事故”變成“經典瞬間”,把“謀生”活成“使命”,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走進新時代,記載著一位藝術大師人文、職業、技能素養的《蒲劇泰斗閻逢春》正穿越時空,叩擊著人們的心弦,溫潤著人們的心靈。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