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翼城縣經緯劇場的普法短劇、安澤縣廣場舞《普法三字經》、隰縣《法治經緯》電視欄目……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法制故事,一個個鮮活地呈現在熒屏上,深入人心。
我市榮獲“2011年——2015年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城市”,3名個人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個人”稱號……五年間,我市在普法宣傳的道路上,合著構建和諧社會、推進依法治國的節拍,推動著法治宣傳的行動如鼓點般激昂,既貫徹落實了“六五”普法的點滴精髓,也為“七五”普法開辟了主戰場。我市的普法宣傳工作也因此打上了“發展”“穩定”“惠民生”的印記。
逐步形成法治氛圍
五年間,我市不斷深化“法治臨汾”建設,穩步推進“1+6”工作機制建設。作為我省創新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1+6”工作機制為依法治理工作開辟了新的途徑。目前,全市17個縣(市、區)“1+6”工作機制已全部建起運行。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活動。2015年,我市扎實推進“學習宣傳貫徹憲法年”活動,在全社會掀起學習憲法、宣傳憲法、信仰憲法的熱潮,并向市直各部門發放《憲法讀本》和《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等學習讀本,使我市憲法宣傳教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16年,向全體市民發出了“弘揚憲法精神、實現振興崛起”倡議書,通過懸掛橫幅、設置咨詢臺等多種普法形式,在現場進行宣傳,解答本部門、本行業的法律法規知識,推進我市依法治市和“法治臨汾”建設進程,為建設富裕、文明、綠色、幸福新臨汾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創新法治宣傳方式,不斷提高全民法治素養。在全面落實“六五”普法精髓的基礎上,我市廣泛征求對“七五”普法規劃的意見及建議,并對11家市委組成單位、32家市政府工作部門建立的法制機構、聘請法律顧問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為“七五”普法工作的啟動創造了條件。
法治創建落地生根
五年間,針對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習慣的人群,我市陸續開展了富有濃郁地域特色、貼近群眾實際的法治文化活動。
——堯都區在150個社區普遍建立了法治宣傳欄,把普法送到了百姓身邊。
——曲沃縣在各鄉鎮加強法制文藝演出和法治宣傳一條街建設,掀起了普法熱潮。
——安澤縣創新推出了普法三字經,特別是《合法夫妻難成真》眉戶劇法治短劇,受到廣大群眾點贊好評。
……
五年間,我市創新打造出一批具有時代特點、集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為一體的正能量輿論宣傳陣地。洪洞的《法眼》、隰縣的《法治經緯》、霍州的《與法同行》《一路陽光》等電視欄目,吉縣、襄汾、蒲縣的法治微電影均已成為富有當地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法治文化產品。
2012年,我市在創建文明臨汾和全國環保模范城活動中,把遵紀守法、文明禮儀作為法制宣傳的重點,提高了人們學法守法的自覺性。借助市委舉辦的平陽大講堂文化平臺,將法制宣傳內容融入其中,提升了法治文化建設品位;2013年,運用現代媒體開展法制宣傳,普法形式多樣化。利用臨汾電視臺的論理說法節目、市廣播電臺的法治時空、《臨汾普法》、法治網站欄目全面、立體地開展法治宣傳,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4年,普法宣傳創新再現亮點。新聞媒體開設憲法專題學習宣傳專版、制作專題節目、播放憲法宣傳主題公益廣告,著力打造著法制宣傳教育的品牌,在《臨汾日報》開辦了《依法治市·縣(市、區)委書記談法治建設》專欄,為推進法治建設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延伸法治宣傳觸角
如何才能把看似枯燥的法律法規融入到群眾的生活中去,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學法、守法、用法?五年來,我市延伸法律觸角,創新載體,全力做好“法律六進”活動。
利用法律法規頒布紀念日等重要節點,市直各部門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弘揚法治精神、提升全民法治素養;市委依法治市辦向全市農村發放“兩委”干部和社區居民簡明法律知識手冊及農村普法掛圖,多次組織“送法下鄉”宣傳咨詢活動;堅持把學校作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陣地,結合創建“法治示范校”活動,推進“計劃、課時、教材、師資”四落實,并在全市中小學舉辦法律知識講座、憲法知識競賽,依托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和法律援助遠程視頻服務系統;全市各司法所建立了社區法治宣傳制度,定期向居民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每年的全國助殘日,在社區開展殘疾人法律咨詢暨宣傳活動,組織各律師事務所舉辦法治進社區活動;舉辦企業經營管理法制培訓班,提高廣大企業職工的法律素質。法律進企業巡回宣講活動深入全市720余家中小微企業開展巡回普法宣講,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法興則天下興,法治則天下治。經過“六五”普法的洗禮,在“七五”普法的主戰場上,全市呈現出群眾學法、用法、遵法、守法以及社會民主、公平、公正的喜人景象,為全面推進我市法治社會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 楊文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