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
——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
申青林代表: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和美鄉村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以鄉村全面振興為統領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扮靚和美鄉村’‘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全面提升農民綜合素質’等內容,貼近農村實際,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充分體現了市政府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申青林說。
申青林建議,應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持續開展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面整治”行動,同時加大農村環境衛生的監管力度,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扮靚和美鄉村;積極推廣和投放多功能移動式垃圾處理設備,發展循環經濟,真正造福于民;注重盤活農村閑置廠房、場地等資源,樹立和推廣既能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又能增加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典型,通過示范引領作用,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努力營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 張春茂
謝咸升委員:
提升有機旱作農業產投比
全力打造現代農業高版本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進以鄉村全面振興為統領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我市努力探索‘有機旱作農業’新路徑,實施了包括增碳沃土、量水適種、減肥減藥等有機旱作農業技術,取得了較好效果。”謝咸升表示,但仍有部分地區存在有機旱作農業產投比不高、不穩等瓶頸,需要破解。
謝咸升建議,動員社會多方力量加大財力投入,創造條件抓好引水、找水、集水、節水工程,穩定農業生產和收益。加大作物播期、關鍵生育期溫度、降雨量等氣象因素的預報頻率和精準度,提升農民防災減災能力。因地制宜實施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圍繞耕地質量提升、旱作農田降水資源高效利用、生態調控、抗逆優質種質資源創制、農藝農機配套融合等關鍵技術創新,打造有機旱作農業高版本,在更高層次、更高要求下突破農業發展瓶頸。立足有機旱作農業特色優勢與“金字招牌”,增加功能食品附加值,實現功能農業反哺有機旱作農業功能,實現良性發展。
記者 閆 璟
王曉婷代表:
加大人才引進優惠力度
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認真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我對報告中提出的‘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全面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尤為關注。”王曉婷認為,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作為一名農業方面的人大代表,她最關心的還是鄉村振興工作以及和美鄉村建設。
王曉婷建議,應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研究生的實習補貼,對專業技術和人才引進等政策的落實,鼓勵更多有家鄉情懷的青年畢業生,下基層、建家鄉,同時吸引更多有種植養殖技術及擅長產品銷售、包裝設計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來臨汾創業就業,為臨汾的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讓更多青年愿意留在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讓更多青年共同“愛臨汾·贏未來”。
記者 趙 俊 王 凱
李永紅代表:
做大做強蘋果產業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政府工作報告在發展現代農業部分提到,通過‘種養加銷’全產業鏈,推動沿黃梨果、沿汾蔬菜、沿太岳中藥材(藥茶)‘三大特色產業園區’建設,讓我更加堅定了把蘋果產業做大做強的信心。”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農民代表,李永紅信心滿滿。
為進一步實現我市蘋果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李永紅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戶“老園改造”方面政策、資金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矮化密植果園,逐步提升果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穩定增加農民收入;高標準建設蘋果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引入水肥一體化自動滴灌系統等先進農業設施,實現園區精細化、集約化管理;加強品牌推廣和宣傳,創新營銷模式,強化區域品牌保護,通過果品品質和品牌效應的整體提升實現蘋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進而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