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寒冬時節,走進侯馬市上馬街道辦事處張少村,干凈整潔的柏油路直通農家,造型別致的農家住宅整齊排開,幼兒園、游園、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生態種植觀光園……繪就了一幅美麗鄉村美景。
張少村位于侯馬市南郊,南依紫金山,北臨澮河水,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新建的紫金山大橋將張少村與侯馬市區連為一體。近年來,張少村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追求新實踐,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上體現新作為,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明之風拂面而來。
改善人居環境住舒心
“以前走的是泥土路,遇到下雨走路滿身是泥,自從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修了新路,栽上了花草樹木,還建起了游園,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說起村子的變化,村民賈文革喜不自禁。
近年來,張少村黨支部、村委會聘請專家對村莊進行規劃,依托自身優勢謀發展,堅持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為落腳點,廣泛聽取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大力興建惠民工程,全力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目前,全村大街小巷路面已硬化,安裝路燈120盞,主要大街兩側進行了綠化,并在村口及主要街道安裝監控攝像頭60多個。
根據侯馬市政府提出的6個全覆蓋要求,張少村先后完成了自來水、天然氣工程、光纖網絡和垃圾集中收集工程。2017年投資3000余萬元,開工大暖入戶、污水管道更新和污水處理站建設。同時,張少村開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解決了全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開辦農村標桿級幼兒園,為村民建設了一座占地4000平方米游園,村內街道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我們村守衛著侯馬市區的南大門,環境衛生直接影響著全市的整體形象。”村黨支部書記楊偉、村委會主任王芳這樣認為。經過多年連續不斷的整治,村民的衛生意識有了進一步提高,共建美麗家園的愿望空前一致,人人都是守護家園凈土的衛士。
新村新氣象。結合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張少村健全完善了村規民約、環境衛生、設施維護及院落管理等制度,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劃段分片對全村環境衛生進行集中整治,實行日清日結、月月評比,切實為人民群眾營造干凈、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
開展創建活動講文明
近年來,張少村以構建文明張少和建設寬裕型小康示范村為目標,積極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設立道德講堂、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努力做到了三個文明建設同步提升,向人們展示了文明張少時代風貌。
“好環境讓人心情舒暢,好村風更讓張少充滿積極向上的活力。”楊偉說,有了一家一戶的文明,才會有全村的文明。為此,張少村先后在本村評選出好婆婆、好媳婦、好兒女、文明家庭,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線,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上臺階、上水平。
張少村積極鼓勵老年人發揮個人能力,自排自演,表演秧歌、扇子舞、小品等,2016年開展了九九重陽節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營造敬老、愛老的良好氛圍。2016年,張少村為全村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了養老補助金。2017年,侯馬農民運動會在張少村開展。2017年九九重陽節為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購買了一份人身意外保險,將張少村的文明和諧之風推上了新的臺階。
“自從文化活動室建起來后,我們有空就來這里跳跳舞、唱唱歌,心情好了,生活特別充實。我們村的鄉村文化紅火著呢!”張少村舞蹈隊隊員任淑紅高興地說。
近年來,張少村先后建成了圖書館、健身場所,成立了張少威風鑼鼓隊,老年人表演協會、舞蹈隊等,2016年代表侯馬市多次參賽,參加活動人數達500余人。村里多次組織西瓜種植、蔬菜瓜果管理、婦女保健等專題講座,每季度為老年人、婦女進行體檢。在學校教育上,通過堅持不懈地對未成年人進行文明教育,讓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這一系列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愉悅了人們的身心,更使文明之風悄然而生。
拓寬增收渠道富百姓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近年來,在村“兩委”的領導下,張少村著力發展大棚西瓜支柱產業,全村已擁有西瓜大棚800余座,總面積近1500畝,并多次聘請省內外專家對西瓜種植進行指導。張少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先后引進投資5億元的湯榮二期擴建項目、投資30億元的中電投新電廠建設項目。
家庭式生態農場、天鵝湖美食街、科教親子園、精品植物園、動物養殖區、鄉村大舞臺……行走在芳草香生態種植園區,生態園林氣息撲面而來。芳草香生態種植園區總投資1.2億元,流轉土地近千畝,通過廣泛引進農業高科技品種,使觀光園內的農業產業品種立足新、優、奇、特,增加知識性、文化性和科學性,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發揮生態種植觀光農業園在發展生態旅游上的優勢,積極吸納本村村民從事餐飲住宿、旅游觀光、文化演藝等服務活動,將村民變為產業工人,實現全村一、二、三產業全覆蓋,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做強做響生態種植觀光農業生態牌。
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