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芳菲滿霍山
——霍州市“山水經典·文化名城”魅力彰顯
臨汾新聞網訊 驕陽似火,人海如潮。七里峪鎮山廣場,撼天的鑼鼓,拉開了霍州市第九屆“中鎮霍山·華夏州署”文化旅游月的帷幕,讓廣大游客享受了一場視聽盛宴;
悠悠鐘聲、鼓樂長鳴,陣勢恢宏的唐王祭祀霍山大典,再現了悠久的鎮山文化,把霍州旅游的內涵,由單純的風光游和生態游,提升到展示霍山歷史、品味霍山文化的高度,為文旅融合譜寫了一曲波瀾壯闊的精彩樂章;
辛置鄉村文化記憶館的建成揭牌,奏響了梁衡文化發展的主旋律,為霍州打造全域旅游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逛古廟會、品霍州書、看壁畫展、觀民俗表演等特色節目精彩紛呈……近年來,霍州市在推進文化旅游大發展大繁榮中,立足自身優勢,深挖文化底蘊,著力推進文化旅游強市建設,逐步實現由“黑色”向“綠色”的嬗變,一個花開芳菲滿霍山的優美畫卷徐徐展開,僅2016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數達百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億元。今年“五一”期間,旅游接待人數達15.8萬人次,實現綜合經濟效益2100余萬元(含鄉村旅游、公益景區景點),全域旅游發展行穩致遠。
圖為霍州市第九屆“中鎮霍山·華夏州署”文化旅游月開幕式現場。
景點包裝——淡妝濃抹總相宜
盛夏時節,遠離城市的喧囂,驅車來到七里峪,放眼望去,滿眼的蔥綠,如踏入一幅水墨畫卷,讓人有置身桃源的隔世之感。
霍州素有“物華天寶”的美譽,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如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58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即霍州署、賈村媧皇廟、趙家莊觀音廟、陳村霍窯遺址。省級3處,即祝圣寺、明代鼓樓、韓壁新石器時代遺址。此外,還擁有中鎮霍山這一歷史文化名山和七里峪、陶唐峪、懸泉山、油盆峪、蝴蝶谷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觀。堯王避暑住陶唐、大禹治水到霍山、李世民霍邑戰宋老生、曹端名言勵后人,都在這里留下了歷史的足跡。
作為煤炭大市的霍州,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市委、市政府目光敏銳,提出了打造“中鎮霍山·華夏州署”精品旅游的發展思路,借助厚重的歷史積淀、濃郁的歷史文化,大手筆開發包裝景點,讓霍州更顯“豐美”神韻,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旅游資源新市。近年來,該市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對霍州署中軸線進行了整體修繕和文化布展;投資798萬元,建設了三眼窯紅色教育基地;投資1.5億元,建設了森林假日別墅酒店;投資249.4萬元,建成了七里峪售票區小廣場;投資200萬元,建設完成了七里峪滑雪場等娛樂服務設施;投資約3000萬元,修繕了懸泉山蓮臺寺;投資5300萬元,對七里峪景區道路進行改造,建設了霍然太岳坊、中鎮大道、鎮山廣場、中鎮門、鎮山壇、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投資385萬元完成了梁衡故居下馬洼村南潭公園、文化園的建設。
這一系列景點無一不彰顯著古城“山水經典,文化名城”的魅力,營造出“大霍州、大文化、大旅游、大開放”的良好發展氛圍。
與此同時,該市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和傳承力度。目前已收集、錄制整理出536項非遺條目,其中晉南威風鑼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霍州三弦書、火星圣母祭祀活動、四社五村用水習俗、霍州鶯歌為省級非遺項目;霍州剪紙、面塑、通背拳為市級非遺項目;霍州粗布為縣級非遺項目。
特色小鎮——風景這邊獨好
沿著寬闊筆直的霍東大道,走進文化名村——賈村,它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樣板之一。這里一步一風景、一景一特色,讓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
近年來,霍州在統籌城鄉發展中,以生態旅游為基礎,借助獨特的山水資源和厚重的人文歷史,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游、宜業”和“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的特色小鎮,形成了“各鎮不同面,鎮鎮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圍繞傳統村落文化、狀元文化和梁衡文化,打造許村、賈村、下馬洼特色文化小鎮。依托賈村國保單位媧皇廟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民俗廟會為主線、鄉村旅游產品為賣點,主打“鄉土民俗”品牌,舉辦了以“人祖媧皇·祈福狀元”為主題的古廟會,著力提高節慶活動的市場化運作水平,聚攏人氣、激活市場,吸引更多省內外游客到霍州觀光消費。借助散文大家梁衡的名氣,打造下馬洼村精品旅游景點,科學規劃以梁衡文化為主題的旅游開發建設,做好鄉村文化記憶傳承工程,真正留得住山水、記得住鄉愁,更好地繁榮農村經濟、帶動群眾致富。目前,文昌閣、文筆塔、洗硯池、梁氏祠堂、關公廟、菩薩廟等各項工程正在規劃招標中;圍繞七里峪、陶唐峪景區開發,引導鼓勵周邊群眾發展旅游接待、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民宿民俗產業,打造七里峪村、峪里村、茹村等特色旅游小鎮,鋪墊全域旅游的推進;大力發展印刷出版、文化裝飾、影視動漫制作、廣告創意等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創意小鎮。
漸漸火爆起來的鄉村游,吸引的不光是本地市民,還有外地游客。目前,霍州市鄉村旅游已經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賞花采摘、觀光垂釣、生態農場、古村落展示、民俗體驗等多元發展的鄉村旅游格局。該市目前擁有美麗宜居示范村12個,其中省級兩個、臨汾市級兩個,精品采摘園3個,退沙街道許村被評為山西文化古村,并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忽如一夜春風來。鎮,醒了;村,美了,并在連續打響的旅游升溫和升級戰中,在人們對休閑健康養生的強勁需求中一天天長大、變美……
全域旅游——萬紫千紅總是春
細雨綿綿的清晨,走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霍州署,頓感恢宏、肅穆、典雅之美,而每間房屋上高懸低掛的匾額楹聯又如一位位州衙職官在向每個到訪者傾訴著他的心跡、政道、官風。
除了打造和培育“一署兩峪”旅游線路,霍州市還精心建設完善了4條精品線路品牌。
辛置鎮美麗鄉村文化游:結合鎮區旅游景點分布的特點,選擇符合人們感興趣的文物古跡與鄉村文化景點,以雕刻靈動的“千佛崖”為起點,連接古色古香的“魁星樓”、祈福的白衣閣廟宇、東岳廟以及集佛教、儒教、道教于一體的規模較大的“三教廟”,以文化底蘊濃厚的“梁衡文化村”——下馬洼為終點的“錦繡辛置·文化之旅”一日游專線。
退沙街道古村落許村記憶游:以傳統民居為中心,重要景點有朱家大院、朱家祠堂、朱家當鋪、“天命”塾院、秦王廟、祖師廟等,主要對朱家大院進行整體修繕開發,打造獨具特色的古村大院文化景區。
大張鎮賈村民俗風情游:依托國保單位媧皇廟,開展逛古廟會、傳狀元文化、鑒媧皇壁畫、拜文昌帝君、聽蒲曲晉韻、品盲書念唱,展示木版年畫、霍州剪紙、面塑等特色活動,打造“人祖媧皇·祈福狀元”古會民俗游。
李曹鎮七里峪村休閑觀光游:主要景點有2500年之久的紅巖松和具有特色的古村居,重點發展農家美食、休閑度假等娛樂項目。
這些旅游線路特色鮮明,串聯起霍州全域旅游的大格局。
在此基礎上,霍州市以做好“旅游+”文章為引領,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和融合能力?!奥糜?互聯網”“旅游+文化”“旅游+體育”,為全市相關產業和領域的發展插上了旅游的翅膀,推動了全域旅游的發展。同時,加大旅游體制機制改革,籌建旅發委,理順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利益關系,積極籌備成立市文旅產業基金,現已開始注冊,成為山西省首家成立文旅基金的縣級市,推動文旅產業做大做強。積極尋求全新戰略合作方,與山西高新普惠公司簽署旅游產業規劃、景區開發、平臺公司和基金組建運營等方面的合作協議;與深圳民族村、港中旅、香港中旅投進行溝通,探討采用PPP模式來霍州投資開發文化旅游產業。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處處優美的景觀展示著霍州旅游燦爛的笑靨,一組組扎實的數據書寫著霍州旅游無限的喜悅,一出出絢麗的手筆勾勒出全域旅游的魅力畫卷,向世人展現出獨屬霍州的驕人風采。人們堅信,霍州旅游這朵芬芳美麗的花朵,必將綻放得更加嬌艷。
拜建霞/文 李達鵬/圖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