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吉縣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之后,車城鄉桑村黨支部積極構建“支部+黨建”、“支部+包扶單位”、“支部+第一書記”、“支部+產業”四大格局,將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轉化為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動力,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支部+黨建”,構建脫貧攻堅的組織保障格局
桑村黨支部以黨建為龍頭,引領脫貧攻堅。黨支部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以“爭做合格黨員,聚力脫貧攻堅”為主題,健全了黨員集中學習制度,組織開展了4次專題討論,統一黨員思想,提升黨員素質,激勵黨員發揮作用,增強了廣大黨員的責任意識和積極作為的主動意識。加強農村民主管理,完善了村務公開制度,所有事項的決策、辦理及時公開;認真執行村級權力運行三十條,所有事項嚴格按程序運行操作,推進各項工作程序化、制度化;開展黨員組織關系和黨費專項排查,摸清底數,把所有黨員管理起來、思想凝聚起來、行動統一起來。加強民風教化,邀請先進模范張立忠、陳誠忠為全村黨員講黨課,用身邊人教育感染身邊人。積極開展組織活動,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組織開展“雙日集結”活動,以活動教育黨員、凝聚黨員、激勵黨員。
“支部+包扶單位”,構建脫貧攻堅的精準幫扶格局
包扶桑村的縣直單位是縣扶貧局和投資公司,他們的駐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一道,在扶貧工作中,調查識別,建檔立卡,掛圖作戰,規劃施策。根據村情民情,投資15萬元,完成了車城鄉桑村麥城2200平方米的硬化巷道;投資2萬元,鋪設了香爐畔果園灌溉管道1100米,修建了150立方米蓄水池;投資22.5萬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集中安置6戶9人,解決了貧困戶的住房問題,村里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
“支部+第一書記”,構建脫貧攻堅的智力支撐格局
桑村“第一書記”程芳芳是一名80后女書記,駐村以來,貼近群眾,服務群眾,幫助群眾,完善了黨建資料,建起了微信學習交流平臺,強化了黨員管理。在有條不紊開展各項日常工作的同時,她把脫貧攻堅作為駐村的第一任務,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扶貧先扶智”,她組織開展了黨員的思想教育,動員所有黨員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做到“三帶頭”,即帶頭包聯貧困戶幫扶脫貧,建立了黨員干部“一對一”結對幫扶制度,在她的帶領下13戶貧困戶全部幫扶到戶;帶頭深入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激勵群眾,消除“等、靠、要”思想,形成“我要脫貧”的積極氛圍;帶頭聯系示范果園搭平臺,開展培訓,技術指導,為貧困戶尋找脫貧的路子,幫貧困戶創收。
“支部+產業發展”,構建脫貧攻堅的經濟帶動格局
黨支部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了經濟發展整體規劃和脫貧計劃,積極爭取各項目單位的支持,初步形成了“光伏發電+蘋果產業”的產業發展增收之路。光伏發電項目2015年修建完成后,于2016年3月實現并網,60%的收益資金將用于幫扶貧困戶。同時,黨支部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全村目前果園面積已達到3300畝,掛果面積2200畝,新栽果樹1100畝,蘋果年產值可達330余萬元,人均蘋果收入可達3850元,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
支部當先作引領,四大格局作支撐,桑村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圓滿完成整村脫貧的任務。(陳健翔 陳澤 楊亞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