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盛夏的夜晚,在吉縣文化廣場納涼的人流日前被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晚會所吸引。戲曲聯唱豫劇《華木蘭》、京劇《紅燈記》、黃梅戲《女駙馬》,戲曲與現代表演藝術相結合的《陽光戲曲韻律操》、小合唱《說唱臉譜》、舞蹈《京韻》等節目逐一亮相舞臺,而且,表演者還是一群稚氣未脫的中小學生。孩子們身著華服,生旦凈末演百態;眼波流轉,字正腔圓唱古今,舉手投足間沒有絲毫怯場,淺唱低吟中盡顯國粹風華。原來是該縣各中小學聯合舉辦的“戲曲進校園成果展示”專題晚會在這里上演。
中國的戲曲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加強戲曲通識普及教育,提高學生戲曲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具有吉縣特色的戲曲傳承教育發展新局面,吉縣宣傳部、吉縣教科局把“戲曲進校園”活動作為一項常態化、特色化的教育活動來推行,出臺了文件,制訂了方案,規劃了目標,落實了舉措,全力推進戲曲文化學習課程化、戲曲文化學習普及化、戲曲文化學習常態化、戲曲文化學習特色化目標。各個學校充分結合學校資源和辦學特色,運用多種方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戲曲進校園”活動。他們組織師生觀看戲曲作品,充分利用公益演出、校園文化節等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戲曲演出;開展戲曲教育活動,聘請戲曲名家進校園、戲曲展演展示、戲曲賞析等群體性活動;推進“戲曲進課堂”,該縣各中學將“戲曲鑒賞”納入公共藝術課堂,中小學音樂課程中也設計了有關戲曲文化的課程內容;同時,加強校園戲曲社團建設,不少學校建立起了戲曲興趣小組、戲曲社團,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讓學生參與戲曲體驗、學習和實踐。
據了解,吉縣啟動戲劇進校園活動以來,全縣各學校累計開展戲曲活動已達10余次,他們秉承著“梨園花開、香滿校園、戲韻流芳、桃李競秀”的理念,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國粹播下了希望的種子。2018年,戲曲進校園活動在縣城各中小學蓬勃開展,縣城每個學校編排至少1場優秀戲曲曲目。正如吉縣東關小學微信公眾號上孩子們所言:就這樣愛上了戲劇。(王彥章 馮淑云)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