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家鄉名人名事 繼承紅色血脈基因
——洪洞縣關工委深入開展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益探索
晉廷瑞
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洪洞縣各級關工委充分利用洪洞革命老區的紅色人文資源,緊密聯系大家耳熟能詳、交口傳頌的家鄉名人名事,邀請或利用老一輩革命家回家鄉的機會,采取召開紀念座談會、舉辦書畫展覽、捐贈圖書資料、撰寫發表回憶文章等多種形式激勵大家發揚革命傳統,繼承紅色基因,立志成才,報效國家,在深入開展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辛村鄉關工委利用境內的白石村紅軍八路軍紀念館、馬牧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紀念館兩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全鄉學生觀看并舉行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認真學習紅一軍團東征到洪洞的歷史知識和老一輩革命家在洪洞抗日的故事,使青少年受到革命傳統教育。
曲亭鎮關工委會同縣黨史辦和老年書畫研究會共同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展和紀念大會。他們邀請當年直接參戰的老戰士、原臨汾市計委主任、離休干部孫宗武同志向參會的中小學生和村民講述了韓略戰役的經過,并邀請當時直接配合王近山將軍部署戰斗的洪洞縣武委會主任孫名烈同志的后人前來參加。大家共同緬懷革命先烈,鞭撻日寇暴行,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
5月3日,原工程兵總部離休師職老領導、軍旅書法家、洪洞縣明姜鎮晉家莊的申樹林同志回家鄉,縣關工委、縣三晉文化研究會、縣老年書畫研究會專門為申老舉辦了申樹林同志捐贈家鄉書畫作品展。一周展覽結束后,申老將參展的120幅書畫作品全部捐獻給縣政府,洪洞報和洪洞電視臺連續跟蹤報道,在全縣青少年和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多年來申老多次回洪洞相繼向家鄉的鄉鎮中學、本村學校捐贈了二百多幅書畫、攝影作品,在趙城鎮、明姜鎮一帶傳為佳話。
5月6日,縣關工委參加了明姜鎮小李托村關工委舉辦的“張思學同志為村小學捐贈學習用品”座談會。張思學同志今年88歲,是1945年參加八路軍的老戰士,離休前任新疆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秘書長等職,多年來身在邊疆、情系家鄉,隔幾年就回村里住一段時間。今年他攜老伴和子女回老家探親,向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贈送新疆特產,向村小學全體同學每人贈送一臺平板電腦學習機,向洪一中、洪二中、縣示范小學和本村小學贈送了300個足球,激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強身健體。他的諄諄教誨飽含著對家鄉的親情、充滿著對家鄉孩子的期望,使師生們受到一次深刻的感恩教育。
現居于云南昆明的原昆明軍區情報部政委、90歲高齡的老八路李戈力同志近年來先后向家鄉的曲亭中學、洪洞圖書館捐贈過千冊圖書,今年又寄回500冊(套)圖書,委托縣關工委向有關單位分贈。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他專門寄回《戰斗在洪趙游擊區的抗日自衛隊斗爭片段》《抗戰初期洪洞人民武裝斗爭回憶》《憶洪洞抗日高校》三篇珍貴的資料。縣關工委把這些材料分發給洪洞報、大槐樹雜志、黨史辦、縣志辦、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室,把它們刊登和保留下來,作為教育下一代的珍貴教材。
今年是老一輩革命家、統戰家、紅色金融家南漢宸同志誕辰120周年。南漢宸同志是洪洞縣明姜鎮韓家莊村人,參加過山西的辛亥革命,長期在隱蔽戰線作西北軍的統戰工作,在西安事變、北平和平起義中發揮過獨特的作用,還在延安大生產運動、統一解放區貨幣中為黨為國理財。為了打破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經濟封鎖,受黨的委托他成立了對外貿易促進會,并任會長。
同時擔任了民主建國會副主委,帶領工商界人士同發達國家和亞非拉朋友做買賣,為新中國賺取外匯,發展對外經濟貿易。今年5月23日,縣關工委和民建支部等在南漢宸家鄉韓家莊小學共同舉辦了“紀念南漢宸同志誕辰120周年書畫展暨座談會”。南漢宸的孫子、南漢宸研究會會長南小寧夫婦,孫婿趙興華同志和研究會的兩位理事專程從北京回鄉參加此次活動,講述了爺爺一生為黨為國出生入死、奮斗終生的故事,讓這位革命老前輩的光輝業績在家鄉青少年心中永續傳承。
6月下旬,洪洞籍老八路、85歲的原50軍軍長、原貴州省委常委、貴州省軍區政委康虎振少將攜夫人和三位擔任師團級職務的子女回鄉探親。縣關工委懇切地要求老將軍把自己的成長歷程寫出來教育家鄉后人。康老欣然同意,利用休息時間口述,由他的長子貴州興義軍分區政委康新平整理成文,發表在洪洞報上,題目是《我從大槐樹參加八路軍》。講述了自己從一個苦命的孩子、14歲參加八路軍,歷經槍林彈雨歷練成長為革命將領的故事。他一生牢記四個日子,一是自己生日,二是參加八路軍的日子,三是入黨的日子,四是當年隨部隊離開家鄉的日子。他的文章為家鄉留下了寶貴的資料,成為家鄉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的鮮明教材。
通過多形式有益探索,我們深深體會到,充分利用家鄉的名人、名事,傳承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不失為一條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全縣青少年和中小學生中掀起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熱潮。
(作者系洪洞縣關工委主任)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