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在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主產于華南、西南的深山密林溪流間。常見個體重2公斤—5公斤,體長約50—150厘米。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藥用價值。近年來,由于人為的濫捕濫殺加之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大鯢資源日趨減少,屬頻危動物,已被國家列為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據楊海東介紹,選擇在澇河水庫附近養殖大鯢是有原因的,1999年當地曾有人在靳里溝發現了一條野生娃娃魚,后來,這條娃娃魚還被人放在窯洞里養了4年多,這表明澇河水庫的自然條件適合娃娃魚生長繁殖。為了深入掌握養殖技術,楊海東的兒子楊揚還專門到陜西、河南、貴州、浙江等省學習養殖孵化知識和經驗,并師從國家級大鯢研究員陽愛生教授。今年3月,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楊揚為法人代表的大鯢養殖合作社正式成立,目前,合作社擁有標準池6個,養殖大鯢100多尾,長勢良好。若以現行市場最低價3000元/公斤計算,其經濟效益不可低估。大鯢養殖屬于高技術、大投入、高回報的產業項目,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楊海東表示,在養殖成功之后,他計劃向周邊群眾提供培訓、養殖、孵化等一條龍服務,發展養殖戶200多家,然后,逐步形成地方特色產業,帶動大批村民致富。
(記者 陳華)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