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忙到半夜,把小時候的功底都拿出來了,終于把孩子的手抄報畫好了,這作業是給孩子留的還是給家長留的?”日前,家住市區煤化巷的武女士在幫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完成一份課外作業后,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這樣的“牢騷”,沒想到,卻引來了朋友圈里眾多好友的共鳴,“第二天,點贊的、發評論一起抱怨的有幾十條。”武女士告訴記者,她也沒想到,原來不少同齡的孩子家長都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孩子的創意作業到底是留給誰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武女士第一次幫女兒做課外作業了,以前女兒在上幼兒園時就是幫她完成老師布置的繪畫作業。武女士說,馬上又到“六一”兒童節了,班主任要求學生每人交一份以“六一”為主題的手抄報,起初是孩子自己畫了一張,但卻被老師給退回來了,女兒告訴她:“老師說畫的不行,讓重畫。”為了讓女兒“交差”,吳女士只好幫助女兒完成這個作業。
記者調查了解,如今,不少幼兒園、中小學都給孩子們布置了動手類的“作業”,其中不少也由家長們參與或代勞。不少家長“吐槽”:留給孩子的動手作業,最后都成了家長的事兒了。家住市區信合西路的尹女士告訴記者,上個月,幼兒園給孩子布置了一個手工作業,讓以環保為主題,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幅繪畫創意作品,孩子要用廢舊紙盒做小汽車,可要用到剪刀,尹女士怕孩子會傷到自己,就幫孩子剪好,“本來想讓孩子負責涂色,可孩子已經困的要睡覺了,第二天又必須得交,所以只好自己全部代勞了。”尹女士說,第二天去學校碰到不少家長,也都說“這是學校在鍛煉孩子,還是在考驗家長?”
采訪中,不少家長對于幫孩子完成創意作業的行為都表示,主要是為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長說:“本來就是讓孩子自己獨立去做,可是交作業的時候發現,好多孩子交來的作業太精致,一看就不是這個年齡的小孩子做得出來的,別的孩子家長幫忙做的比自己孩子獨立做得好,老師表揚了那些做得好的,自己的孩子自尊心受不了,回來抱怨,所以以后我也總是幫孩子去做,希望能讓孩子得到表揚。”
為此,記者采訪了我市一家幼兒園的負責人稱,給孩子們布置各類創意作業的初衷是為了讓家長和孩子享受親子時光,相互配合,促進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創作能力。而對于家長全權代勞的做法,該負責人表示,家長不要對親子作業過于緊張,老師看重的是家長和孩子的合作,孩子在創意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家長可以給孩子建議,也可以幫助孩子一起克服,但不能因為嫌麻煩、求表揚或是感覺孩子做得不好,而去越俎代庖,耐心與孩子一起來完成。 (白潔)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