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0日,16名秘書走進廣東暨南大學在職攻讀“高級秘書與行政助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據暨大中文系教授、該專業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嚴華介紹,這次招收的16名學生全部通過年初的全國研究生統考錄取,都是在職秘書,其中大多數是省長、市長和區長的秘書。無獨有偶,今年9月初,山城重慶的西南大學研究生部迎來了重慶市各區縣的黨政一把手讀博,而重慶市所轄40個區縣的黨政一把手已有10余人取得了西南大學的博士學位……
領導干部追求高學歷的消息再一次牽動了公眾敏感的神經。而早在去年11月出版的《半月談》也曾經報道:“一些國家部委領跑了‘官員博士化’進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總人數的一半左右。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級、司局級、縣處級官員攻讀博士幾乎成為潮流。”
學歷高低,影響干部升遷
“我早先在鄉鎮里做書記,一些政績不如我突出的人早就升到縣里工作去了,就是輪不到我,還不就因為我是個專科生嗎?”一位在河北省基層任職的干部向記者訴苦說:“后來我報了省委黨校,沒去幾次就弄了個本科學歷,轉年就如愿提升為副縣級干部。你也知道,像我們這些基層干部,平時忙得腳打頭,哪有時間讀書,文憑基本是混出來的,那也是沒辦法啊!”
“在當前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下,學歷仍然是硬杠杠之一,只要學歷仍然是升職的重要資本,官員就有了造假的動機!”山東省委黨校一位研究員一語道破天機,“利用公款弄個文憑,就更容易獲取政府的高職高薪,從而比別人擁有更多的獲取財富與成功的機會,有誰不愿意呢?”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官員升遷,需要考量學歷水平,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0年8月,鄧小平首次指出:干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而到了1995年2月,中共中央頒布《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規定,“提拔擔任黨政領導職務的,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省(部)級領導干部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002年,《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黨政干部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廳)、司(局)級以上領導干部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006年1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又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縣(市、區、旗)黨政正職隊伍建設的意見》,規定“縣黨政正職隊伍要以45歲左右的為主體,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從這幾則相關規定可以看出,黨政干部的知識化乃是大勢所趨,知識化重要而又直觀的體現,無疑就是學歷了。因此,在人才相對匱乏的背景之下,擁有高學歷的官員必然獲得更多擢升的機會,也就是自然之事了。而上級部門的硬性規定又客觀上促使官員為了拿到學歷而不得不“努力”。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才在今年8月5日專門下發文件稱,到2012年底,對全市35歲以下未取得國民教育大專以上學歷,又沒有在校學習或者補習的在職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職員,將視為不能完成工作任務予以辭退(聘)處理。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財政預算:怎樣公開才意味著透明
下一篇: “官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