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秋收獲季節,在許多公路上,尤其是在鄉村公路上,農民晾曬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為避免車輛碾壓糧食,農民常把玻璃瓶、石塊、樹枝等雜物擺放在路上,不僅影響車輛通行,而且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農村缺少曬場是導致農民上路曬糧的主要原因。上世紀末,由于曬場不能滿足需要,農民把剛收割的小麥攤到公路上,邊晾曬邊利用過往車輛碾軋脫粒,傷人事故時有發生。如今,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農民可以直接從田地里收獲糧食顆粒了。但是,由于過去的曬場不是建了房,就是種了地,農村幾乎找不到專門的糧食曬場。剛剛收獲的糧食如不及時晾曬,數小時之內就可能霉壞變質。因此,農民只好利用公路曬糧。
公路曬糧危害很多,瀝青揮發的有害物質會污染糧食,大雨突襲會沖走糧食,陰雨連綿會霉壞糧食,車輛通行會受到影響,農民在公路上晝夜看護糧食會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因此,曬糧難已成為當今農村急需解決的問題。有關部門應因地制宜,積極采取措施,確保糧食豐產和豐收。首先,要積極協調曬場建設用地。在處理好集體和個人利益的基礎上,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的地塊建設曬場。也可根據季節差建設臨時性曬場,閑時復耕,忙時曬糧。其次,要加大農機補貼力度,可實行特殊農機補貼,鼓勵農民和農村合作組織購買糧食烘干設備。(付忠東)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法制”不如“權制”
下一篇: 醫病先醫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