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個重點 助力經濟騰飛
——八論深入貫徹落實市黨代會、市“兩會”精神
本網評論員
今后五年,我市將突出“園區經濟、民營經濟、新型城鎮化”三個重點。這是我市在決勝全面小康這一關鍵時期,做出的優化資源配置,激活發展動力,增強競爭能力的戰略選擇,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然要求,是增強整體發展合力,助力臨汾經濟騰飛的現實需要。
放眼未來,行于足下。突出“園區經濟、民營經濟、新型城鎮化”三個重點,就必須在重點突破、以點帶面、激活全局上統籌謀劃、接連發力,讓改革動力和發展活力競相迸發,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從而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的總體效果,不斷催生我市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振興崛起新動能。
著力把園區經濟打造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園區是招商引資的有效載體,是承載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是創造財富的高地。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我市不斷加快步伐,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并提出:到2020年,園區經濟總量要占到工業經濟總量90%以上的戰略目標。
要想引得鳳凰來,得要栽好梧桐樹。這就要求我們按照“整合、改制、擴區、調規”的思路,推動園區體制機制二次創新,使項目布局向園區集中,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就業人口向園區集中。具體地說,就是要科學制定新一輪園區發展規劃,完善園區布局;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水平,推動園區提檔升級;科學謀劃園區產業定位,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推進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增強園區發展活力;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水平,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唯有園區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條件的不斷優越,才能吸引更多項目入駐園區、企業落戶園區、人才留在園區,以園區經濟快發展,帶動全市經濟大提速。
著力把民營經濟培育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作用日益凸顯,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民營經濟在我市改革發展穩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全市經濟的重要支撐、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增加就業的重要渠道、擴大投資的重要主體,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民營經濟都是我市發展的基礎所在、根本所在、希望所在。
從戰略和全局層面謀劃民營經濟發展,在強化政策扶持、優化金融環境、加大培育力度等方面持續發力,是今后五年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路。這就要求全市上下認真落實我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發揮作用。按照“親”清”要求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優化發展環境,扶持一批成規模、上水平、前景好的民營企業。著力消除阻礙民營經濟進入的隱形門檻,推動民營經濟二次創業。實施民營企業品牌發展戰略,加快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專利產品的民營企業,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創新的內在潛力,讓民營經濟活力迸發,為我市經濟發展再添重要動力。
著力把新型城鎮化打造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城鎮化的發展能吸引產業、集聚人口、形成需求。而新型城鎮化更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是拉動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當前我市經濟社會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充分挖掘新型城鎮化這個最大的內需潛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構筑長久發展優勢,是我市今后五年需要面對的難得機遇和嚴峻挑戰。
鑒于此,全市上下必須要把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統籌規劃、優化布局、建管并重、有序推進,在優化市域城鎮布局、提升市區城市品位、創新城市治理方式、完善城鎮化推進機制、加快城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狠下工夫,在產業布局、空間組織、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協同發展。同時,全面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承載能力,深入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建立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突出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資金融通、城鎮住房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造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道為主體、縣鄉道路為支撐、通村公路為網絡,覆蓋城鄉、順暢便捷的立體交通新格局。通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科學謀劃,多項舉措的層層落實,必將推動新型城鎮化在我市蓬勃發展,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給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注入無限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實習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