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之所以不乏愛好者,因為有時形式的確有點吸引人。你看,副局級領導干部,人人動手,都來創作編發一條廉政短信,利用手機短信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的特點,可以在全社會營造廉榮貪恥的輿論氛圍。不是很有創意嗎?
創意是有一點的,此心也是好的。但在筆者看來,反腐倡廉的成效,不在于發布多少聲明,喊多少動人的口號。廉政短信滿天飛,手機里全是領導干部的表態和動人的言詞,鬧猛倒蠻鬧猛,實際效果如何?也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反腐敗,不是靠發宣言。宣言好發,行動難做。有的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編發短信的干部不一定廉潔,不編發短信的干部不一定不廉潔。群眾不在乎領導干部說得如何冠冕堂皇,而在乎他們做得如何,加強群眾監督比編發廉政短信更有效。
反腐的功夫,不在于形式的創新,而在于要亮出鋒利的寶劍。許多腐敗分子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反腐的關鍵要靠完善制度,靠加強懲處的力度,而不在于形式上的花樣翻新。有時候,宣言發得多了,還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因為經驗告訴我們,有些腐敗分子在臺上反腐倡廉的口號喊得震天響,而在臺下手伸得更長。有些“臺上他講,臺下講他”的領導干部,作廉政報告的內容,要比發幾條短信深刻得多,但臺下撈錢的膽子,同樣大得多。
再請聽貪官吳桂標說:“我是經常將廉政掛在口頭上,撈錢落實到行動上。”另一名貪官陳家榮說:“過去在大會小會上,我還應景式地教育干部‘一定要廉潔,千萬不要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福利,這是非常危險的’。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滑稽,我在會上講廉潔,會下卻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收受禮金。”唱滑稽的腐敗分子現在自揭老底,這對于我們,應當是要警覺的。
干部是否廉潔,不看他發了多少條廉政短信;干部修身養性,更不在于他的短信得了個幾等獎。所謂“有些思想意識滑坡的干部,在創作和編發廉政短信過程中,會受到警示”云云,也不過是一種天真的一廂情愿罷了。如果把一串內容干巴的、抄來抄去的短信四處傳送,結果可能被當作垃圾短信刪掉,效果適得其反。至于發短信也要評獎,這里再說句不中聽的話:不要在辛辛苦苦的評獎中,再弄出一條由秘書代勞的丑聞來。
因此,發動副局級干部給下屬發反腐短信,看來是多此一舉了。如果把創意放在這類“創新”上,那更是用錯了地方。(解放日報 吳興人)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高考作文,“愈另類愈美麗”?
下一篇: 解決大學生就業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