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重慶國有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29716元,同比增長17.3%。其他單位增長速度同比降幅較大,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0.5個百分點,一正一反,兩者相差27.8%。究其原因,主要是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其他非國企經濟單位存在開工不足情況,導致職工工資增長速度普遍大幅度放緩。
國有企業濫發工資福利并非重慶一地獨有。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煙草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
國有企業的“兩高”(高工資高福利),不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更為嚴重的是會違背社會公平正義,滋生新的腐敗。
盡管近年來上至審計署,下到各級地方政府,都一再強調治理國企 “兩高”的信心與決心,也不斷出臺公共政策,但被謔稱為“非典型腐敗”的“兩高”腐敗,發展蔓延的勢頭并未得到明顯遏制。
放眼別國,法國國有企業中存在的高工資高福利曾經也很嚴重。后來法國對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如今,法國國企的“兩高”問題已基本絕跡。
所謂“國企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是指在企業和財政部之間存在一個工資談判機制,企業對工資的制定沒有完全的自主權。即使企業效益好,也不能隨意大規模增加工資和福利。確定企業工資福利總額的增長需要三個步驟:首先,財政部預測局在每年年末根據下一年物價漲幅和經濟發展趨勢及企業的預算情況,提出總體指導方針;專家繼而據此作出具體測算,列出工資福利總額增長的標準;最后,財政部按照此標準與企業進行一對一的談判,最終確定企業下一年工資福利的增長幅度。而虧損企業則暫時停止這種談判,不允許增加工資福利總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盡管中法兩國國情有差異,但我們可以在借鑒其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國國情特點,制定出中國版本的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模式,通過地方試點,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查漏補缺,及時完善,為全面推廣,徹底解決國企“兩高”問題創造條件。(吳睿鶇)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城管“崇文模式”應謀求標本兼治
下一篇: 政策房審核系統早該“升級”了